内容简介
《文心雕龙》共十卷,五十篇,分上下两编,各二十五篇。全书用骈文撰写,各篇末均缀四言八句赞一首。除最末的第五十篇《序志》为全书序例,自述撰著动机、宗旨及全书结构外,其余四十九篇分论文用,即作文的宏观、微观诸问题,以合《周易·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之说。全书从一至四十九篇的结构如下:
一、总论,共五篇,包括《原道第一》《征圣第二》《宗经第三》《正纬第四》《辨骚第五》。论述为文的根本原则。
二、文体论,共二十篇,包括《明诗第六》《乐府第七》《铨赋第八》《颂赞第九》《祝盟第十》《铭箴第十一》《诔碑第十二》《哀吊第十三》《杂文第十四》《谐讔第十五》;《史传第十六》《诸子第十七》《论说第十八》《诏策第十九》《檄移第二十》《封禅第二十一》《章表第二十二》《奏启第二十三》《议对第二十四》《书记第二十五》。系统地论述了各体文章的性质、历史发展和写作要点。
三、创作论,共十九篇,包括《神思第二十六》《体性第二十七》《风骨第二十八》《通变第二十九》《定势第三十》《情采第三十一》《镕裁第三十二》《声律第三十三》《章句第三十四》《丽辞第三十五》《比兴第三十六》《夸饰第三十七》《事类第三十八》《练字第三十九》《隐秀第四十》《指瑕第四十一》《养气第四十二》《附会第四十三》《总术第四十四》。集中探讨创作过程中的个性、语言、风格、思维方式以及情与理、内容与形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四、批评论,共五篇,包括《时序第四十五》《物色第四十六》《才略第四十七》《知音第四十八》《程器第四十九》。阐述文学批评的标准、方法,展示文学的演进,扼要地评论历代的文学和作家。
这个以总论居首,以文体论与创作论为主干,殿以批评论的结构,涵盖了传统的文章学的几乎所有方面。而有关文学的论述,也所在多有。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医家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