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四十二
游雅 高闾
游雅,字伯度,小名黄头,广平任人。少时好学,有高才。魏世祖时,与渤海高允一起闻名远近,朝廷征拜他为中书博士、东宫内侍长,迁任著作郎。出使刘义隆之后,朝廷授官为散骑侍郎,赐爵广平子,加授建威将军。慢慢升迁太子少傅,统领禁中兵马,进爵为侯,加授建义将军。受诏与中书侍郎胡方回等改定律制。出为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东雍州刺史,假梁郡公。为官廉正清白,治迹很好。朝廷征召为秘书监,委以编撰国史的任务。他不勤著述,最终没有成就。帝诏游雅写《太华殿赋》,文学平平。游雅性格刚倔暴躁,好自夸,喜欢讥踩别人。高允看重游雅的文学才能,而游雅看不起高允的才能,高允性格柔顺宽容,不记恨这一点。高允准备与邢氏成婚,游雅劝他与自己同族的人成亲,高允不愿意。游雅说:“河间邢氏尊贵,不如广平游氏更贵。人家抛弃伯度,我自敬黄头。”看重自己轻贱他人,都像这样。高允著《征士颂》,特别重视游雅,事实在《高允传》。游雅因此议论长短,对儒者陈奇忿忿不平,于是诬陷陈奇,以致族诛,人们因为这而深深地责难他。和平二年(461)去世。朝廷赠他为相州刺史,谥称宣侯。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