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韵山
大父至老,手不释卷,斋头亦喜书画、瓶几布设。不数日,翻阅搜讨,尘堆砚表,卷帙正倒参差。常从尘砚中磨墨一方,头眼入于纸笔,潦草作书牛家蝇头细字。日晡向晦,则携卷出帘外,就天光爇烛,檠高光不到纸,辄倚几携书就灯,与光俱俯,每至夜分,不以为疲。常恨《韵府群玉》、《五车韵瑞》寒俭可笑,意欲广之。乃博采群书,用淮南“大小山”义,摘其事曰《大山》,摘其语曰《小山》,事语已详本韵而偶寄他韵下曰《他山》,脍炙人口者曰《残山》,总名之曰《韵山》。小字襞积,烟煤残楮,厚如砖块者三百余本。一韵积至十余本,《韵府》、《五车》不啻千倍之矣。正欲成帙,胡仪部青莲携其尊人所出中秘书,名《永乐大典》者,与《韵山》正相类,大帙三十余本,一韵中之一字犹不尽焉。大父见而太息曰:“书囊无尽,精卫衔石填海,所得几何!”遂辍笔而止。以三十年之精神,使为别书,其博洽应不在王弇州、杨升庵下。今此书再加三十年,亦不能成,纵成亦力不能刻。笔冢如山,只堪覆瓿,余深惜之。丙戌兵乱,余载往九里山,藏之藏经阁,以待后人。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说唐全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