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势备
孙子曰:夫陷齿戴角,前爪后距,喜而合,怒而斗,天之道也,不可止也。故无天兵者自为备,圣人之事也。黄帝作剑,以阵象之。羿作弓弩,以势象之。禹作舟车,以变象之。汤、武作长兵,以权象之。凡此四者,兵之用也。何以知剑之为阵也?旦暮服之,未必用也,故曰,阵而不战,剑之为阵也。剑无锋,虽孟贲[ 之勇] 不敢囗囗囗。阵无锋,非孟贲之勇也敢将而进者,不知兵之至也。剑无首铤,虽巧士不能进囗囗,阵无后,非巧士敢将而进者,不知兵之情者。故有锋有后,相信不动,敌人必走。无锋无后,..券不道。何以知弓弩之为势也?发于肩膺之间,杀人百步之外,不识其所道至。故曰,弓弩势也。何以[ 知舟车] 之为变也?高则..何以知长兵之[ 为] 权也?击非高下非..卢毁肩,故曰,长兵权也。凡此四..中之近..也,视之近,中之远。权者,昼多旗,夜多鼓,所以送战也。凡此四者,兵之用也。囗皆以为用,而莫彻其道。..功。凡兵之道四:曰阵,曰势,曰变,曰权。察此四者,所以破强敌,取猛将也。
孙膑说:所有有齿、有角、有爪、有距的禽兽,都是高兴时聚集成群,发怒时就相互角斗,这是自然现象,是无法制止的。而人虽然没有齿、角、爪、距那样天生的武器,却可以制造,古代的圣人们就是这样做的。黄帝制造剑,而兵阵的作用就像剑一样。后羿制作弓弩,而兵势就要像弓弩发射一样,一往无前,夏禹制作舟车,而用兵的机变也正像舟车灵活多变一般。商汤、周武王制作长兵器,兵权就要像用长兵器一般紧握在手。以上四个方面,都是用兵的根本。怎么知道军阵像剑一样呢?剑是无论早晚都佩戴在身上的,但不一定使用。所以说,军队要随时保持阵形,但不一定就作战,在这个意义上说,军阵像剑一样。剑如没有把柄,那么,即使技巧高超的人也不能用它去杀敌。军阵如果没有后卫,就像没有用剑技巧的人却用没把的剑去杀敌一样,那是完全不懂用兵的情理。所以说,军阵有前锋又有后卫,而且协调一致,保持阵势稳定,敌军就必定会败走。如果军阵既无前锋又无后卫,..怎么知道兵势和弓弩一样呢?弓弩是从肩和胸部之间发射出去的,在一百步以外杀伤敌人,敌人还不知弓弩是从哪里射来的。所以说,兵势要像弓弩一样,在敌军尚不知道时已经给予打击了。怎么说用兵的机变像舟车一样的灵活呢?..怎么知道兵权像长兵器一样呢?..所以说兵权像长兵器一样。..指挥作战,白天多用旗帜,晚上多用金鼓,借以传达作战命令。这四项都是运用的根本。人们常常以为会运用了,其实并没有完全懂得其中奥妙。..用兵的根本有四项:第一叫兵阵,第二叫兵势,第三叫机变,第四叫兵权。懂得这四项,才能用来打败强敌,捉拿猛将。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