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影响
与隋唐题材小说相比,褚人获的创作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主体色彩。作者对国家兴亡这一重大问题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小说以再世因缘为线索,将隋炀帝、唐玄宗两代兴衰的历史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兴亡这个敏感问题的宏观思考。在对历史进行反思时,作者又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了作品,表现出了一个特殊时期文人对亡国的独特体会,使作品带上了鲜明的感情色彩。此外,作者所写的是一部文人眼中的历史,褚人获按自己的趣味和理解重构了这段历史。,因此,无论的取材标准、叙事角度和方式都和以往的作品有了较大的差异,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感情态度,都带上了明显的文人色彩,这为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中国小说史上,《隋唐演义》是一部特点比较鲜明的作品。从隋唐题材小说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它是隋唐题材小说的集大成之作。褚人获借鉴、甚至抄袭了前人的已有成果,但又夺胎换骨,成功地超越了前人。从小说刊行后读者的接受效果来看,不仅被它借用的几部作品从此销声匿迹,后来者也大多望而却步,尽管隋唐题材的小说仍在不断出现,但像《说唐全传》之类的作品大多都回归了说书体老路。从整个小说史的角度看,《隋唐演义》尽管还不能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名著相抗衡,,但它在《三国》《水浒》之外开创了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另一种模式,因此别具一格,这对后世的小说创作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推荐作品: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辽史
- 南齐书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抱朴子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