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 刘黑闼反唐报仇
刘黑闼反唐报仇
唐诸将见刘志成功,各自抖擞神威,来捉萧铣。
却说萧铣见江中船只尽陷,诸将皆休,情知守把不住,弃了清江,遥望江陵而走。果然,救兵见江面流下舟舰,心疑不进,唐兵乘胜直抵江陵,入其外郭。梁伪将雷长颍、林之松、盖彦举等见事势危迫,俱诣军门投降,李靖受之。
却说萧铣在江陵,自度救兵不至,谓其下曰:“天不祈梁,不可复支矣。若待力屈,则百姓蒙患。奈何以我一人之故,陷百姓于涂炭乎!今城未拔,若先出降,可免其害,汝诸人何患无君?”乃麾令守阵者皆恸哭,以太牢告于庙,率群臣缌麻布帻,大开城门出降。铣诣军门谢曰:“当死者铣耳,百姓非罪也。请无杀掠。”孝恭受之,先遣将士护送京师。铣降数日,后面董景珍、雷世猛、郑文秀等救兵至者且十余万,闻江陵不守,众皆懊悔,不及释甲而降。孝恭班师,奏凯还朝,入见高祖。
高祖大喜,重加赏劳。武士拥萧铣至阙下,高祖让之曰:“汝处荆襄之地,鱼米之乡,足以自娱,何生异心,累侵朕土宇?今日到此,汝欲何如?”铣对曰:“隋失其鹿,英雄竞逐。铣是梁之后裔,合宜为帝,因无天命,故为陛下来降,亦如昔日田横南面,岂负于汉哉?”高祖大怒曰:“汝已势尽力屈,尚自口不屈耶?”喝令武士推出斩于都市。铣死,时年三十九岁,僭国五年而亡。后人有诗叹云:当年萧铣欲偷生,空献江陵数郡城。
口说田横难负汉,岂知高祖不容情。
却说唐主痛恨萧铣口强,故令斩之。当日正与群臣商议政事,忽侍臣奏报:“窦建德故将刘黑闼反于洛州,侵犯州郡,欲与主报仇。”唐主听闻大惊,即下诏遣将出师。元来窦建德诸将得脱死者,居于闾里,暴横以为民患。唐之官吏以法绳之,皆散惧不安。正值唐主下诏,悉征建德故将,于是范愿、高雅贤等相谓曰:“王世充以洛阳降唐,其将相大臣尽皆夷灭,吾等若至长安,必不免矣。且昔夏主得淮安王遇以客礼,唐得夏主即杀之,今吾等皆为夏主所厚,不为之报仇,无以见天下之事。”乃谋作乱。众请卜之,以刘氏为主。卜得吉兆,因相与同至漳南,见建德故将刘雅,雅曰:“天下方宁息,吾将老于耕桑,不愿复起兵。”众怒,杀之。
时刘黑闼屏居漳南,诸将诣之,告以其谋。黑闼方种蔬园内,一见大喜,即杀耕牛,与诸将饮食,定计袭县据之,得众数千,号汉东王。唐遣淮安王道玄与黑闼战于下博,兵败,为黑闼所杀。山东震骇,望风归附,旬月之间,尽复建德故地。
进据洛州,军声大振。至是表报黑闼领兵欲犯长安,夺驾报仇。
唐主大怒,问众臣曰:“谁敢去讨此贼?”言未了,太子建成出班奏曰:“建成愿往,只消五万兵,足可破刘黑闼矣。”唐主大喜,即发兵五万,遣建成行。
初,唐主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唐主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及为唐主,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唐主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太子建成喜酒色游畋,齐王元吉多过失,二人皆无宠。世民功名日盛,唐主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曲意事诸妃嫔,以求媚于上。太子中允王珏、洗马魏征说太子曰:“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但以年长,位居东宫,无大功以镇海内。今刘黑闼散亡之余,众不满万,资粮匮乏,以大军临之,势如拉朽,殿下安自击之,以助功名,因结纳山东豪杰,庶可自安。”建成乃请与元吉行,故唐主许之。
却说建成引兵五万来讨刘黑闼,军马三队起行,先遣齐王元吉一军先起,时武德五年十一月。后唐军至洛水,下住寨栅。
哨马报入刘军中,程世良劝黑闼曰:“唐兵势大,不可与敌,不如举众投降,可保军民之难。”范愿曰:“吾等千方百计,聚兵到此,进则有生,退则必死。此皆狂妄之言,听之何益!”遂上马至肥乡,分调守把各处隘口。黑闼曰:“肥乡乃相州之保障,失此则大郡难保。今与众商议,着二人守城,二人前至肥乡地面,依山倚险,扎下两个寨,遥为椅角之势,勿使敌军临城。”高雅贤曰:“某愿助之。”黑闼大喜,设宴相款,分兵二万,与范愿、高雅贤离城六十里下寨。黑闼、徐友谅守护肥乡。
却说建成与元吉商议进取肥乡,人报黑闼兵来,即目有范愿、高雅贤二万军在肥乡北面扎下两个大寨。建成聚众:“谁敢去取二寨?”宇文歆应声出曰:“某愿往。”建成曰:“汝领本部人马如取了营寨,必当重赏。”宇文歆谢了要行,帐下一人出曰:“将军年纪高大,如何去得?小将愿替一行。”建成视之,乃罗士信也。歆曰:“我已领将令,你如何敢僭越?”士信曰:“吾闻范愿、高雅贤乃夏骁将,血气方刚,恐将军近他不得,误了大事,因此相替。”歆大怒,叱士信曰:“汝轻视我,敢与我比势么?”士信曰:“就殿下之前当面比试,赢得便去。”歆移步下阶,便将刀来。建成急止之,曰:“不可!吾今领兵收贼,仗汝二人之力,如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须误了大事,吾今劝你二人休争。”元吉曰:“汝二人不必相争,即目范愿、高雅贤下住两个营寨,今汝二人各引本部军马各行一寨,如先获将者,便为头功,不强似自家相并?”建成曰:“吾弟言者甚当,你二人分军两路而行,先回者功劳为大。”宇文歆、罗士信领命去了。元吉曰:“此二人去,恐于路争竞,兄可引一军自为后应。”建成留元吉守城,带刘德威并李艺三千军随后便起。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尚书
- 仪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新说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将苑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