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回 吐蕃回纥连入寇
吐蕃回纥连入寇
宝臣上言曰:“昔太宗收颉利之时,危而复济,尝对群臣言:‘诸虏不毛之地,鸟雀无闻,难以用武。’今若尽起天下之兵,则南蛮入寇矣。宜深虑之。不若但以现在之兵,先命大将防守险要,亦足以镇静也。百姓可得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渐盛,诸夷自平。此安国之本也。乞陛下圣鉴。”帝问郭子仪此论若何,对曰:“此公论也。”帝乃从之。子仪分拨诸将防守险要,仍遣李光弼、长孙全绪守长安要郡,大赏三军。却说吐蕃回至本国。唤集各部酋长相继而来。拘集回军,约有十余万,皆言韩呼卢、吐谷亦回本国,可汗使人去请,皆不肯来。吐蕃可汗乃聚诸将饮宴于宫中,内无坐榻,皆席地而坐。金银器皿,摆列于前。可汗于席上开言:“吾今次损兵折将,誓愿报仇,汝诸将有何高见?”坐中有可汗之弟,乃八番部长,名曰如来教主,进言曰:“某知大王兵败,欲得报仇,若以智略,必然难敌。此去回纥有兵数万,甚是威猛,所到之处,无不克也。大王可修书备礼,某当亲往取这一支军马,去破唐兵,必然取胜。”可汗从之,备礼修书,叫国舅带去,往回纥借兵去讫。却说回纪之兵多习弓弩,一弩可发十矢,箭头上有毒药,中其箭者,登时虚肿而死。当日人报回纥王到了,可汗迎接,见其人尽坐狮象,身上用金珠为缨络,腰间各带二刀。军中令有一班蓬头跣足之徒。吐蕃接入,诉与前事。回纥许以报仇,于是合兵二十余万入寇。是时,旌旗蔽野,剑戟如银,直抵泾阳。探马报人唐营,郭子仪吩咐诸将严设守备,勿得出战。原来平章事仆固怀恩以女嫁回纥可汗,是年九月诱引回纥大兵数十万众人寇,相合作反。至是回纥闻怀恩已死,遂与其子相争,不相和睦,分营而居。子仪探听知之,回纥兵屯城西,子仪乃使牙将李光瓒往说之,欲与合兵共击吐蕃。回纥不信,曰:“郭令公岂在此乎?汝欺我耳。若果在此,吾等欲一见之。”光瓒还报其事,子仪笑曰:“虏真怯我耳。今彼众我寡,难以力胜,吾与回纥平昔契约甚厚,不若挺身前往说之,可不战而下也。”光瓒曰:“夷人无父无君,灭绝人伦,难以取信,不可轻往。万一有失,悔之何及。”子仪曰:“吾以义处之,有何不可。”遂自上马,与数骑开门而出,使人传呼曰:“令公在此,汝等见否?”言未绝,只见对阵中回纥之兵分左右而出,各持兵器,立于两傍。次后番将一对对列在门旗影里,中央拥出一将,黑脸红须,蓬头跣足,乃药葛罗可汗之弟也。执弓贯矢,立马阵前,望见对阵子仪,去盔释甲投枪而进。诸酋长皆有惧色,自相顾曰:“果是令公也!”遂皆下马罗拜。子仪亦自下马,奔向前执葛罗之手而责之曰:“汝回纥曾有大功于唐,唐之报汝亦不为薄;奈何负约,深入吾地,侵逼畿县,弃了前功,背义结怨,而助叛臣,何其愚也?且仆固怀恩叛君弃母,于汝国何有?今吾挺身而来,听汝执我而杀,我之将士必致死与汝战矣。”葛罗曰:“吾等此行,皆因怀恩欺我,言上皇已崩,令公亦死,中国无主,我是以敢与之来。今知唐帝在上都,令公又总兵于此,怀恩又为唐朝所杀,我等岂肯与令公战乎?”子仪听罢,乃说之曰:“吐蕃无道,乘我国有乱,不顾甥舅之亲,吞噬我边界,焚荡我京都。其所掠之财不可胜载,此天以赐汝,不可失也。”葛罗曰:“吾被怀恩所误,负公诚深,今请为公尽力击吐善以谢罪。”言罢,回纥之左右观者忽然争为两翼,略有向前之状。子仪麾下军士亦涌然而进。子仪即厉声大喝曰:“吾等以美言相对,汝等将士何得无礼!”遂用手挥之,于是两阵之人各自退避。子仪乃命军士取酒以进,与其酋长共饮尽欢,复赠绢三千匹,与回纥定约而还。次日,回统收拾退军。有人来报,吐善大惊,忙来问回纥曰:“今日阵前,’郭子仪所言何事?”回纥曰:“只诉旧时盟约之情耳。”吐蕃曰:“安得不言军务乎?”回纥曰:“子仪不言,吾何言之?”吐蕃知回纥与子仪饮酒定约,心中怀疑,遂潜夜引兵先自逃去,比及天明,已走五十余里。药葛罗率众追之,后面子仪使白元光又率精骑追及,与之俱战于灵台西源,大破吐蕃,斩首三万余级。回纥与子仪相别归国,子仪亦自引兵入朝见帝。子仪曰:“臣不能速平夷虏,使陛下旦夕忧念,臣之罪也。”帝呼起,加为两京留守,设宴重赏三军。自是外夷朝贡者二百余处,于是年丰岁稔,人贺升平。未知后事毕竟如何?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宋书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