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疮疡解·癞风根原
癞风者,风伤卫气而营郁未尽泄也。卫性收敛,营性发扬,风伤卫气,闭其皮毛,风愈泄则卫愈闭,其性然也。卫闭则营血不得外发,于是郁蒸而生里热。六日经尽,营热郁发,卫不能闭,则肿透皮毛,而见红斑。斑发热除,则病愈矣。若卫闭不开,斑点莫出,营热内遏,脏腑蒸焚,则成死证。
风以木气而善疏泄,其卫气之闭者,风泄之也,其卫气之闭而终开者,亦风泄之也。初时感冒,经热未盛,则气闭而风不能泄。经尽之后,营热蒸发,则风泄而气不能闭,是以疹见。风有强弱之不同,气有盛衰之非一,风强而气不能闭,则斑点尽出,气盛而风不能泄,则斑点全无。
若风气相抟,势力均平,风强而外泄,气盛而内闭。风强则内气不能尽闭,气盛则外风不能尽泄,泄之不透,隐见于皮肤之内,是谓瘾疹。气之不透,泄郁而为痒。痒者谓之泄风,又曰脉风。泄风者,风之未得尽泄,而遗热于经脉之中也。泄风不愈,营热内郁,久而经络蒸淫,肌肉腐溃,发为痂癞,是名癞风。
肺司卫气而主皮毛,卫气清和,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焉,则皮毛荣华。卫气郁闭,发肤失其熏泽,故肤肿而毛落。肺窍于鼻,宗气之所出入。宗气者,卫气之本,大气之抟而不行,积于胸中,以贯心肺而行呼吸者也。卫气闭塞,则宗气蒸瘀,失其清肃,故鼻柱坏也。
大凡温疫中风,发表透彻,红斑散布,毫发无郁,必无此病。
法宜泻卫郁而清营热,决腐败而生新血。经络清畅,痂癞自平矣。
紫苏丹皮地黄汤
苏叶三钱 生姜三钱 甘草二钱 丹皮三钱 芍药三钱 地黄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取汗。
若不得汗,重用青萍发之,外以青萍热汤熏洗,以开汗孔。汗后用破郁行血之药,通其经络,退热清蒸之剂,清其营卫。腐去新生,自能平愈。
但凉营泻热之品,久服则脾败,当酌加姜、桂行经之药,不至内泄脾阳,则善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