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七窍解·咽喉
咽喉者,阴阳升降之路也。《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喉咙而入缺盆。脾足太阴之脉,挟咽而连舌本。心手少阴之脉,挟咽而系目系。小肠手太阳之脉,循咽而下胸膈。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而挟舌本。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而入颃颡。五藏六府之经,不尽循于咽喉,而咽为六府之通衢,喉为五藏之总门,脉有歧出,而呼吸升降之气,则别无他经也。
六府阳也,而阳中有阴则气降,故浊阴由咽而下达;五藏阴也,而阴中有阳则气升,故清阳自喉而上腾。盖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不藏则下行,是天气之降也;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泄,不泄则上行,是地气之升也。地气不升则喉病,喉病者,气塞而食通;天气不降则咽病,咽病者,气通而食塞。先食阻而后气梗者,是藏完而府伤之也;先气梗而后食阻者,是府完而藏伤之也。
而总之,咽通六府而胃为之主,喉通五藏而肺为之宗。阳衰土湿,肺胃不降,浊气堙郁,则病痹塞,相火升炎,则病肿痛。下窍为阴,上窍为阳,阴之气浊,阳之气清,清气凉而浊气热,故清气下陷,则凉泄于魄门,浊气上逆,则热结于喉咙也。
甘草桔梗射干汤
甘草二钱,生 桔梗三钱 半夏三钱 射干三钱
煎半杯,热漱,徐服。
治咽喉肿痛生疮者。
贝母升麻鳖甲汤
贝母三钱 升麻二钱 丹皮三钱 元参三钱 鳖甲三钱
煎半杯,热漱,徐服。
治喉疮脓成者。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隋唐两朝志传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