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劳伤解·精神
神胎于魂而发于心,而实根于坎阳;精孕于魄而藏于肾,而实根于离阴。阴根上抱,是以神发而不飞扬;阳根下蛰,是以精藏而不驰走。阳神发达,恃木火之生长,而究赖太阴之升;阴精闭蛰,资金水之收藏,而终籍阳明之降。太阴阳明,所以降金水以吸阳神,升木火以嘘阴精者也。
阳明不降,则火金浮升,而神飘于上;太阴不升,则水木沉陷,而精遗于下。盖阳中有阴,则神清而善发;阴中有阳,则精温而能藏。脾陷则精不交神,胃逆则神不交精。阳神飞荡,故生惊悸,阴精驰走,故病遗泄。
阴升阳降,权在中气。中气衰败,升降失职,金水废其收藏,木火郁其生长,此精神所以分离而病作也。培养中气,降肺胃以助金水之收藏,升肝脾以益木火之生长,则精秘而神安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尚书
- 左传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