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鸿雁之什·鸿雁
【原文】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注释】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译文】
⑴鸿雁:水鸟名,即大雁;或谓大者叫鸿,小者叫雁。
⑵肃肃:鸟飞时扇动翅膀的声音。
⑶之子:那人,指服劳役的人。征:远行。
⑷劬(qú)劳:勤劳辛苦。
⑸爰:语助词。矜人:穷苦的人。
⑹鳏(guān):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
⑺于垣:筑墙。
⑻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作:筑起。
⑼究:终。宅:居住。
⑽嗷嗷:鸿雁的哀鸣声。
⑾哲人:通情达理的人。
⑿宣骄:骄奢。
【赏析】
《鸿雁》一诗的主题,历来看法不一。《毛诗序》云:“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朱熹《诗集传》云:“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细究诗意,朱熹之说近于诗情。《毛诗序》以为是赞美宣王能安置流民,是因为同《车攻》、《吉日》、《庭燎》等诗排在一起。
这是一首“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诗作。具有国风民歌的特点。全诗三章,每章均以“鸿雁”起兴,并借以自喻。首章写流民被迫到野外去服劳役,连鳏寡之人也不能幸免,反映了受害者的广泛,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无情。振翅高飞的大雁勾起了流民颠沛流离无处安身的感叹,感叹中包含着对繁重徭役的深深哀怨。次章承接上章,具体描写流民服劳役筑墙的情景。鸿雁聚集泽中,象征着流民在工地上集体劳作,协同筑起很多堵高墙,然而自己却无安身之地。“虽则劬劳,其究安宅”的发问,道出了流民心中的不平和愤慨。末章写流民悲哀作歌,诉说悲惨的命运,反而遭到那些贵族富人的嘲弄和讥笑。大雁一声声的哀叫引起了流民凄苦的共鸣,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这首歌,表达了心中的怨愤。
这首诗感情深沉,语言质朴,韵调谐畅,虽是一首抒情诗,但又兼有叙事、议论的成份。然而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每章开头都以鸿雁起兴,不仅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而且兼有比义。鸿雁是一种候鸟,秋来南去,春来北迁,这与流民被迫在野外服劳役,四方奔走,居无定处的境况十分相似。鸿雁长途旅行中的鸣叫,声音凄厉,听起来十分悲苦,使人触景生情,平添愁绪。所以以之起兴,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全诗三章根据所述内容的不同,或是兴而比,或是比而兴。一章以鸿雁振羽高飞兴流民远行的劬劳,二章以鸿雁集于泽中,兴流民聚集一处筑墙。这两章都是兴中有比,具有象征意味。第三章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是比中含兴。比兴意蕴的交融渗透,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表现力。由于此诗贴切的喻意,以后“哀鸿”、“鸿雁”即成了苦难流民的代名词。
另外,此诗每章所写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首章写出行野外,次章写工地筑墙,末章表述哀怨,内容逐层展开,主题得到了升华。再加上“鸿雁”、“劬劳”等词在诗中反覆出现,形成了重章叠唱的特点,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左传
- 周礼
- 尔雅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