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陈风·东门之池
【原文】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注释】
东门外有护城河,可以浸麻可泡葛。温柔美丽的姑娘,与她相会又唱歌。
东门外有护城河,泡浸纻麻许许多。温柔美丽的姑娘,与她倾谈情相和。
东门外有护城河,泡浸菅草一棵棵。温柔美丽的姑娘,与她叙话真快活。
【译文】
①池:护城河。
②沤:长时间用水浸泡。纺麻之前先用水将其泡软。
③姬:古代对妇女的美称。
④晤歌:用歌声互相唱和。
⑤苎: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含纤维质,可做绳,织夏布。
⑥菅(jiān):菅草。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可做索。
【赏析】
这是一首欢快的劳动对歌。可以想像,一群青年男女,在护城河里浸麻、洗麻、漂麻。大家在一起,一边干,一边说说笑笑,甚至高兴得唱起歌来。小伙子豪兴大发,对着爱恋的姑娘,大声地唱出这首《东门之池》,表达对姑娘的情意。这种场面,时至今日,还屡见不鲜。沤麻的水,是有相当强烈的臭味的。长久浸泡的麻,从水中捞出,洗去泡出的浆液,剥离麻皮,是一种相当艰苦的劳动。但是,在这艰苦的劳动中,能和自己钟爱的姑娘在一起,又说又唱,心情就大不同了。艰苦的劳动变成温馨的相聚,歌声充满欢乐之情。
全诗三章十二句,其实只是一个意思,一章已经把全部意思包容了。二、三章只是复沓。而复沓,相同或相近意义的字语反覆吟唱,正是中国民歌传统的语言形式。这种反覆吟唱,既表现劳动青年感情的纯朴强烈,又以复沓的手段加强诗歌的主题。这种方式,一直沿用到现代。前人评此诗为“平调深情”(牛运震《诗志》)、“愈淡愈妙”(吴闿生《诗义会通》引),良然。
大麻、纻麻经过揉洗梳理之后,得到比较长而耐磨的纤维,成为古时人们衣料的主要原料,织成麻布,裁制衣服。白色麻布制成的衣服,不加彩饰,叫深衣,是诸侯、大夫、士日常所穿。洗漂不白,保留麻色的粗麻布,就成劳动者的衣料了。因此,每年种植、浸洗、梳理大麻、芝麻,是春秋前后很长历史时期农村主要劳动内容之一。年年在护城河沤麻,年年有男女青年相聚劳动谈笑唱歌,《东门之池》这样的欢乐的歌声,也会年年飘扬在护城河上的。
旧说如《毛诗序》谓此诗“刺时也。疾其君之淫昏,而思贤女子以配君子也”,苏辙《诗集传》谓“陈君荒淫无度,而国人化之,皆不可告语。故其君子思得淑女,以化于内”,都将诗意与政治联系起来,不免穿凿附会。而理学家朱熹倒别具眼光,看出“此亦男女会遇之词,盖因其会遇之地,所见之物以起兴也”(《诗集传》)。
- 推荐作品:
- 集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宋史
- 旧唐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