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表·惠景间侯者年表
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曰:有以也夫!长沙王者,着令甲,称其忠焉。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至孝惠帝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嗣绝,竟无过,为籓守职,信矣。故其泽流枝庶,毋功而侯者数人。及孝惠讫孝景间五十载,追修高祖时遗功臣,及从代来,吴楚之劳,诸侯子若肺腑,外国归义,封者九十有余。咸表始终,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
太史公读有关列侯分封的档案资料,读到便侯时,说道:真是事出有因啊!长沙王被封为诸侯王,著录在法令的第一篇,他的忠诚受到称赞。当初高祖平定天下,功臣之中不是皇室同姓宗亲而分疆裂土受封为诸侯王的共有八国。到孝惠帝时,只剩下长沙王能够保全自己的封国,接连传承五世,最后因为没有后嗣才绝封,自始至终没有犯什么过错,作为国家的藩守,尽心尽职,事情果真就是这样。所以他的德业能使旁系子孙也沾受恩惠,未立功勋而受封为列侯的就有数人。从孝惠帝之初以至孝景帝之末,其间五十多年,追录高祖时遗漏未封的功臣,以及追随孝文帝从代国入继大统的旧臣,孝景帝时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战事中功劳卓著的将相官员,身为皇室骨肉至亲的诸侯王子弟,前来投顺归化的外邦异族的首领等等,先后受封为列侯的有九十多人。现把他们受封传承等情况列表记载如下,这些都是当代有仁义、成大功的人物中比较突出的。
(表略)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