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东郭延
东郭延,字公游,山阳人也。少好道,闻李少君有道,求与相见,叩头乞得执侍巾栉洒扫之役,少君许之,见延小心良谨,可成,临当去,密以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术、游虚招真十二事授延,告之曰:“此亦要道也,密而行之,亦升天矣。”口诀毕而遣去。延遂还家,合服灵飞散,能夜书,在寝室中,身生光点,左右行六甲左右术,能占吉凶,天下当(敲右+又)者,识与不识,皆逆知之。又役使鬼神,收摄虎豹,无所不为。在乡里四百岁不老。汉建安二十一年,一旦,有数十人乘虎豹之来迎之,邻尽见之,乃与亲故别而辞去,云“诣昆仑台”,临去延以神丹方、五帝灵飞秘要传尹先生。
灵寿光
灵寿光者,扶风人也。年七十时,得朱英丸方,合服之,转更少,如年二十。时至建安元年,已二百二十岁矣。
刘京
刘京,字太玄,南阳人也,汉孝文皇帝侍郎也。后弃世从邯郸张君学道,受饵朱英丸方,合服之,百三十岁,视之如三十许人。后师事苏子训,子训授京五帝灵飞六甲十二事,神仙十洲真形诸秘要,京按诀行之,甚效,能役使鬼神,立起风雨,名致行厨,坐在立亡,而知吉凶期日。又能为人祭天益命,或得十年,到期皆(敲右+又),其不信者,至期亦(敲右+又)。周流名山五岳,与王真俱行,悉遍也。
魏武帝时,故游行诸弟子家。皇甫隆闻其有道,乃随事之,以云母九子丸及交接之道二方教隆,隆按合行服之,色理日少,发不白,齿不落,年三百余岁,不知能得度世不耳。魏黄初三年,京入衡山中去,遂不复见,京语皇甫隆曰:“治身之要,当朝朝服玉泉,使人丁壮有颜色,去三虫而坚齿也。玉泉者,口中液也。朝来起早,漱液满口,乃吞之,琢齿二七过,如此者三乃止,名曰炼精,使人长生也。夫交接之道至难,非上士不能行之,乘奔牛惊马未足喻其险坠矣。卿性多滛,得无当用此自戒乎!”如京言,虑隆不得度世也。
严青
严青者,会稽人也。家贫,常在山中烧炭,忽遇仙人云:“汝骨相合仙。”乃以一卷素书与之,令以净器盛之,置高处,兼教青服石脑法。青遂以净器盛书,置高处,便闻左右常有十数人侍之。每载炭出,此神便为引船,他人但见船自行。后断谷入小霍山去。
帛和
帛和,字仲理。师董先生行炁断谷术,又诣西城山师王君,君谓曰:“大道之诀,非可卒得,吾暂往瀛洲,汝于此石室中,可熟视石壁,久久当见文字,见则读之,得道矣。”和乃视之,一年了无所见,二年视有文字,三年了然见太清中经、神丹方、三皇文、五岳图,和诵之,上口。王君回曰:“子得之矣。”乃作神丹,服半剂,延年无极,以半剂作黄金五十斤,救惠贫病也。
赵瞿
赵瞿者,上党人也。病癞历年,众治之,不愈,垂死,或云:“不及活流弃之。”后子孙转相注易,其家乃赍粮将之送置山穴中。瞿在穴中自怨不幸,昼夜悲叹涕泣。经月,有仙人经过穴,见而哀之,具问讯之,瞿知其异人,乃叩头自陈乞哀。于是仙人以一囊药赐之,教其服法。瞿服之,百许日,疮都愈,颜色丰悦,肌肤玉泽。仙人又过视之,瞿谢受更生活之恩,乞丐其方。仙人告:“此是松脂耳,此山中更多此物,汝炼服之,可以长生不死。”瞿乃归家,家人初谓之鬼也,甚惊愕。瞿遂长服松脂,身体转轻,气力百倍,登危越险,终日不极。年百七十岁,齿不堕,发不白。夜卧,忽见台间有光大如镜者,以问左右,皆云不见,久而渐大,一室尽明,如昼日。又夜见面上有綵女二人,长二三寸,而体皆具,但为小耳,游戏其口鼻之间,如是且一年,此女渐长大,出在其侧。又常闻琴瑟之音,欣然独笑。在人间三百许年,色如小童。乃入抱犊山去,必地仙也。
宫嵩
宫嵩者,大有文才,著道书二百余卷,服云母,得地仙道。后入苧屿山中仙去。
容成公
容成公,行玄素之道,延寿无极。
董仲君
董仲君者,临淮人也。服炁炼形,二百余岁不老。曾被诬系狱,乃佯死,须臾虫出,狱吏乃舁出之,忽失所在。
倩平吉
倩平吉者,沛人也。汉初入山得道,至光武时不老,后托形尸假,百余年却还乡里也。
王仲都
王仲都者,汉中人也。汉元帝常以盛暑时暴之,绕以十余炉火而不热,亦无汗。凝冬之月,令仲都单衣,无寒色,身上气蒸如炊。后不知所在。
程伟妻
汉黄门郎程伟,好黄白术。娶妻得知方家女。程常从驾出而无时衣,甚忧,妻曰:“请致两叚缣。”缣即无故而至前。伟按枕中鸿宝作金不成,妻乃往视伟,伟方扇炭烧筩,筩中有水银,妻曰:“吾欲试相视一事。”乃出其囊中药少许投之,食顷发之,已成银。伟大惊曰:“道在汝处,而不早告我,何也?”妻曰:“得之须由命者。”于是伟日夜说诱之,卖田宅以供美食衣服,犹不肯告伟,伟乃与伴谋挝笞杖之,妻辄知之,告伟言:“道必当传其人,得其人得路相遇,辄教之。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虽寸断而支解,而道犹不出也。”伟逼之不止,妻乃发狂,裸而走,以泥自涂,遂卒。
蓟子训
蓟达,字子训,齐国临淄人,李少君之邑人也。少仕州郡,举孝廉,除郎中,又从军拜驸马都尉。晚悟治世俗综理官无益于年命也,乃从少君学治病作医法,渐久,见少君有不死之道,遂以弟子之礼事少君而师焉。少君亦以子训用心专,知可成就,渐渐告之以道家事,因教令胎息胎食住年止白之法,行之二百余年,颜色不老。
在乡里与人信让从事,性好清净,常闲居读《易》,时作小小文疏,皆有意义。少君晚又授子训无常子大幻化之术,按事施行,皆效。曾见比舍家抱一儿,从求抱之,失手而随地,即死,其家素尊敬之,不敢有悲哀之色而埋之,谓此儿命应不成人,行已积日,转不能复,思之,子训因还外抱儿还家,家人恐是鬼,乞不复用,子训曰:“但取,无苦,故是汝儿也。”儿识其母,喜笑欲往母,乃取之,意犹不了,子训既去,夫妇共往掘视所埋死儿窆器中,有泥儿长六寸许耳,此儿遂长大。又诸老人发必白者,子训但与之对坐共语,宿昔之间,则明旦皆发黑矣,亦无所施为,为黑可期一年二百日也;亦复有不使人发黑者,盖神幻之大变者也。
京师贵人闻之,莫不虚心欲见子训,而无缘致之。子训比居有年少为太学生,于是诸贵人共呼语之:“卿所以勤苦读书者,欲以课试规富贵耳。但为吾一致蓟子训来,能使卿不劳而达。”书生许诺,乃归,就事子训,朝夕洒扫,立侍左右,如此且二百日,子训语书生曰:“卿非学道者,何能如此?”书生曰:“忝乡里末流,长幼之道自当尔。”子训曰:“何以不道实而作虚饰邪?吾以具知卿意,诸贵人欲得见我,我亦何惜一行之劳而不使卿得荣位乎?便可还语诸人,吾某月某日当往。”书生甚喜,到京师,具向诸贵人说此意。到期日,子训未行,书生父母忧之,往视子训,子训曰:“恐我不行也,不使卿儿失信,当发以食时去所居。”书生父母相谓曰:“蓟先生虽不如期至,要是往也,定后日。”书生归,推计之,子训以其日中时到京师,是不能半日行千余里。既至,书生往见之子训,子训问书生曰:“谁欲见我者?”书生曰:“欲见先生者甚多,不敢枉屈,但乞知先生所止,自当来也。”子训曰:“不须使来,吾尚千余里来宁,复与诸人计此邪?卿今日使人人尽语之,使各绝宾客,吾日中当往,临时自当择所先诣。”书生如其言语贵人,贵人各洒扫,到日中子训往。凡二十三处,便有二十三子训,各往一处,诸贵人各各喜,自谓子训先诣之。定明日相参同,同时各有一子训,其衣服颜色皆如一,而论说随主人谘问,各各对答不同耳。主人竝为设酒食之具,以饷子训,皆各家家尽礼饮食之。于是远近大惊,诸贵人竝欲诣之。子训谓书生曰:“诸人谓我当有重瞳八采,故欲见我,我亦无所道,我不复往便尔,去矣!”适出门,诸贵人冠盖塞道,到门。书生言:适去东陌上乘青骡者是也。于是各各走马逐之,望见其骡徐徐而行,各走马逐之不及,如此行半日,而常相去一里许,不可及也,乃各罢还。
子训既少君乡里弟子,微密谨慎,思证道奥,随时明匠,将足甄综众妙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逸周书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都城纪胜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诗文评
- 别集
- 呻吟语
- 日知录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