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辑复本
《本经》原本早已散佚。现行本大多是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书所引用的《本经》内容而辑成的。由于重辑者的着眼点和取材不同,因而各种辑本的形式和某些内容有一定的差异。常见的辑本有:
1.卢复辑《神农本经》三卷,是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中摘出所引的《本经》原文编辑而成。
2.孙星衍、孙冯翼同辑《神农本草经》三卷,是从《证类本草》上的白字辑出。并在每条正文之后,引用了《吴普本草》《名医别录》《淮南子》《抱朴子》《太平御览》《尔雅》《说文》等古书,详加考证,引证详实,资料丰富,是较好的一种辑本。
3.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四卷此书分序录、上品、中品、下品四部分。药品次序是依照《本草纲目》卷二所载《神农本草经》目录排列的。经文均采于《证类本草》。唐、宋类书所引有出于《证类本草》之外的,也一并辑入。
4.日本森立之辑《神农本草》四卷。依据《千金方》《医心方》《唐本草》《证类本草》《本草和名》等重辑而成。别作考异,附之于后。
5.王闿运辑《神农本草》三卷。是从《证类本草》辑出。王氏对医学和考据学都不是内行,所以此书内容是比较草率的。
6.姜国伊辑《神农本经》一册,未分卷,根据《本草纲目》等辑成。
7.刘民叔《神农古本草经》分上下二卷,为诸多版本中从古医学派、本经序录、朱书墨书及前人版本互相对校等方面辨析《本经》学术源流,启后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门。
上述七种辑本,以孙、顾的辑本流传较广。这些辑本经重辑者的研究考证,基本上已接近原来的面目。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