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言
卷
三命通会十二卷。不着撰人名氏。卷首但题育吾山人着。考明万民英。字育吾。大宁都司人。嘉靖庚戌进士。历官河南道御史。出为福建布政司参议。撰有星学大成。此书题育吾。当亦出民英手。明史艺文志所载卷数。正与此合。惟误民英为民育。又通会作会通耳。粤稽星命之学。原出阴阳家。隋书经籍志。有杂元辰禄命。并溪禄命。著录最早。惜书佚不可考。今所传述者。惟唐李虚中命书。
宋徐子平珞子赋注为较古。其托作于鬼谷子及周世子晋者。大抵古人学说。分著书口述二种。术家传受。尤多口述。因流溯源。文殊理贯。有自来已。宋元术士。谈命踵起。或谓四季十二时。各变部位。或取生人干支。配合八卦。或专用神煞。或别尚演禽。附会依托。谬悠荒诞。是书独阐发子平遗法。凡官印财禄食伤之名义。用神之轻重。诸神煞所系之吉凶。皆能采撮群言。得其精要。可谓融会古今。抉微阐奥矣。 惟是沧州藏板。早称散失。萝村补辑。,因陋就节。册叶错乱。如卷一原页二十六及二十七颠倒。卷三原页六七八皆错乱。文辞脱失。如卷一原造化之始脱去六句。其馀脱文甚多。不胜偻指。删节纳音。
评论
卷一总论纳音小注删节太多。致难解释。墨漏名氏。卷八卷九所列各命。名姓事实遗漏甚多。坊俗流传。沿讹更甚。文明主人。觅得旧刻若干本。以余粗窥堂奥。俾加理董。误者正之。脱者补之。校勘疑义。丹铅杂陈。致更寒暑。书始告成。而世称星命家圭臬者。乃重见庐山真面矣。抑余更有说者。 方今人欲横流。怨怼并起。循环往复。顺性逆施。溯予所过燕鲁吴越湘鄂两粤。综所见闻。参其命造。往往倏灭。旋得旋失。远而祸国。近而丧身。竟悍然为之无顾忌者。,不知安命为之阶也。然则此书之成。俾世知顺受其正。或亦挽回劫运之道乎。余倦矣。息影淞滨。研参玄理。天时人事。有感斯通。此则焚香读易时所睾然高望者已。
民国中元甲子秋月 白下秦慎安识于申江之用拙斋。
夫洛马出书之初。有一白点、六黑点在背近尾。七白点、二黑点在背近头。三白点、八黑点在背之 左。九白点、四黑点在背之右。五白点、十黑点在背之中。大挠定之。一六在下。合于北。生水。亥子属焉。二七在上。合于南。生火。巳午属焉。三八在左。合于东。生木。寅卯属焉。四九在右。合于西。生金。申酉属焉。五十在中。合于中。生土。辰戌丑未属焉。四维也。斯地之气重浊焉。
夫河龙负图者。非龙也。乃大龟也。其背上所有之纹。一长画。二短画。一白点近尾。九紫点近颈。四碧点在肩之左。二黑点在肩之右。六白点近足之右。八白点近足之左。三绿点在勰之左。七赤点在勰之右。五黄点在背之中。凡九所而七色焉。羲皇以九位而定方。以一长画二短画而生爻。以三才而设位。易道由是而生矣。 余按易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未尝明言图书之数。如汉儒所指。观伏羲定方画卦。大禹第畴。首五行。则术家之说是也。,况洛书之数。术家以为大挠定之。与吾儒之说迥别。宋程朱以一六居北。为河图。戴九履一。为洛书。亦因汉儒之旧云尔。浚川王子。以伏羲作易。造端于阴阳二画而已。 故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先后自然之序。有非人力强为排比。今曰因河图之数以作易。是不从太极以为易。岂不于仲尼易有太极之论戾乎。易系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意以八卦之画。出于天地所示自然之文。
其实圣人神道设教之意也。汉儒不达乎此。乃以伏羲画卦为本于河图之文。大禹衍畴。为则于洛书之文。则诬矣。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是以天阳也。故数一三五七九。地阴也。故数二四六八十。此专论揲蓍之义。故先言天地奇耦之数。五十有五。圣人立揲。用大衍之五十。以见法象于天地奇耦之数。与下象四时象二才等象同一义也。于河图之数。何相涉乎。况天一地二之辞。为作易后立揲而言。非作易之始事。,而何以取图为哉。 又疑圣人则图书皆言画卦。非禹则之明畴也。观洪范九畴。乃治天下之大经大法。如周官九式九两之义。非数也。箕子首言天锡。不过水土平而五行之政可修。五行之政修。而治天下之庶政可举。故于地平天成之时。天乃锡禹大法。曰天者。是天予以治天下。叙彝伦。此九者不可缺一云尔。观畴次第。首五行。次五事。次八政。本天而推之于人。次五纪。次三德。次稽疑。以人而合乎天。次庶征。次五福六极。则人感天应而皇极乃其主也。,故居中焉。 其先后次第。轻重缓急。自当如此。想大禹笔之书以传后世。而箕子独传之也。画卦稽疑。乃畴中之一事。恶可以洛书之数当之哉。海沂子曰。圣人观河图。悟乾坤之象而生卦。观洛书。悟天地之数而衍蓍。岂知言哉。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梁书
- 陈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