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论古人立印食官财名义
徐子平论格局,独以印、食、官、财四者为纲。其立名之义云何?盖造化流行天地间,不过阴阳五行而已。阴阳五行,交相为用,不过生克制化而已。今指甲乙为例,以日干论甲乙,在五行属木,甲阳而乙阴也。如人命得甲乙,生谓之日主属我,生我者壬癸水,我生者丙丁火,克我者庚辛金,我克者戊己土,而十干尽之矣。生我者,有父母之义,故立名印绶。印,荫也。绶,受也。譬父母有恩德荫庇子孙,子孙得受其福。朝廷设官分职,畀以印绶,使之掌管。官而无印,何所凭据?人无父母,何所怙恃?其理通一无二,故曰印绶。我生者,有子孙之义,故立名食神。食者,如虫之食物,盖伤之也。虫得食物则饱,人得食则益,被食则损造化。以子成而致养,即人子致养父母之道也。故曰食神。克我者,我受制于人之义,故立名官煞。官者,官也。煞者,害也。朝廷以官与人,以身属之公家,任其驱使,赴汤蹈火,不敢有违,至于盖棺而后已,是官害之也。凡人梦棺而得官,亦是此义,故曰官煞。我克者,是人受制于我之义,故立名妻财,如人成家立产,须得妻室内助,故曰妻财。是四者,术家立名之大义。然生近乎身,克隔乎位,造化喜生恶煞,乃自然之理也。中间阴阳从类,阴阳配合,各有至理存焉。生我,我生,如壬生甲、癸生乙,甲食丙、乙食丁,是阴生阴,阳生阳,阴食阴,阳食阳,为阴阳各从其类,故甲喜壬生死,木滋死水中则多年不坏;不喜癸生死,木被雨水淋漓不逾所则朽。甲喜食丙,以丙能制庚煞,而甲始得安其身;不喜食丁,以丁能伤官,而甲不得成其材。以其义也。克我、我克,如辛克甲,庚克乙,甲克己,乙克戊,是阴克阳,阳克阴,阴匹阳,阳匹阴,乃阴阳配合之理。故甲见辛为正官,见庚为偏官。官喜正,不喜偏,掌印佐贰,职有不同。甲见己为正妻,见戊为偏妻。妻贵正,不贵偏,敌体侍立,分则有别,此其理也。至若官怕伤,被伤则祸,财怕劫,被劫则分;印怕财,贪财则坏;食怕枭,逢枭则夺。其理与人事无二,学者明于人事,斯可以言造化矣。夫五行展转生克,皆子为父母复仇之义。故甲乙生丙丁为子,甲乙畏庚辛,赖丙丁克制之。丙丁生戊己为子,丙定畏壬癸,赖戊己克制之。戊己生庚辛为子,戊己畏甲乙,赖庚辛克制之。庚辛生壬癸为子,庚辛畏丙丁,赖壬癸克制之。壬癸生甲乙为子,壬癸畏戊己,赖甲乙克制之。
地支十二,其理亦同,虽动静不同,方圆有异,而生克一也。试言之:北方亥子水,生东方寅卯木,东方寅卯木,生南方巳午火,土寄旺于火,生西方申酉金,西方申酉金,生北方亥子水。然亥子间丑一位而后接寅卯,寅卯间辰一位而后接巳午,巳午间未一位而后接申酉,申酉间戌一位而后接亥子。土立四维,五行均赖。故巳酉合丑为金局,申子合辰为水局,亥卯合未为木局,寅午合戌为火局。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生而无间也。丑为金库,生亥子而克寅卯;辰为水库,生寅卯而克巳午;未为木库,生巳午而受金克;戌为火库,克申酉而受水制。东南主生,西北主杀,此天地之大机也。且辰戌丑未,奠安四维,金木水火,咸赖之以生藏。《易》曰:“成言乎艮,终言乎坤。”此土之功用在五行为尤大也。
舍干支而总言之,甲生亥死午,乙生午死亥,就禄于寅卯,是甲乙、寅卯同也。丙生寅死酉,丁生酉死寅,就禄于巳午,是丙丁、巳午同也。庚生巳死子,辛生子死巳,就禄于申酉,是庚辛、申酉同也。壬生申死卯,癸生卯死申,就禄于亥子,是壬癸、亥子同也。戊生寅死酉,己生酉死寅,就禄于巳午,与火同位,子随母旺之义,而辰戌丑未,乃其正位也。由是天干地支,相合配偶,生克制化,旺相休囚,其名为印、为枭、为食、为伤、为官、为煞、为财、为劫,刑冲破害,虚邀暗合,而变化无穷矣。徐子平识破此理,故只论财、官、印、食,分为六格,而人命之富贵、贫贱、寿夭,穷通举不外是其余格局,不过自此而推之耳。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济公全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