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论遁月时
夫命以年为本为父,月为兄弟僚友,日为主为妻为己身,时为子孙为帝产为平生荣辱之首。又曰年为根,月为苗,日为花,时为实,故苗无根不生,实无花不结。所以遁月从年,遁时从日。遁月即甲己之年,正月起丙寅,二月丁卯,顺行十二月。
古歌曰:甲已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遁时如甲子日子时生人即甲己,还加甲,便知子时乃甲子,丑时乃乙丑,顺行十二时。
古歌曰: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直途。
月时之法,取天干合数,阴阳之配也。既取合数,自生化数,月则取生,时则取克。假如甲己化土,火生土故,月起丙寅;水克土故,时起甲子。月遁起寅,人生于寅之义,东作方兴之时也;时遁起子,天开于子之义,一阳方生之候也。究而言之,则皆相生而转,循环无端焉。盖上古历元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甲子,甲己起,甲子祖于此也。有甲子则乙丑、丙寅顺布十二宫,阳生阳,阴生阴,相间一位,同类为夫妇。是起月之法,不外起时之中矣。
- 推荐作品:
- 集
- 左传
- 礼记
- 论语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明史
- 宋史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艺术
- 杂家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