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一世人材
一世人材,自可给一世之用。苟有以致之,无问其取士之门如何也。今之议者,多以科举经义、诗赋为言,以为诗赋浮华无根柢,不能致实学,故其说常右经而左赋。是不然。成周之时,下及列国,皆官人以世,周之刘、单、召、甘,晋之韩、赵、荀、魏,齐之高、国、陈、鲍,卫之孙、宁、孔、石,宋之华、向、皇、乐,郑之罕、駟、国、游,鲁之季、孟、藏、展,楚之斗、蒍、申、屈,皆世不乏贤,与国终毕。汉以经术及察举,魏、晋以州乡中正,东晋、宋、齐以门第,唐及本朝以进士,而参之以任子,皆足以尽一时之才。则所谓科目,特借以为梯阶耳!经义、诗赋,不问可也。
一世人才,自然可以满足一世之用。只要能够网罗人才,不必计较取士的途径、方法如何。当今以经义、诗赋取士,有人认为诗赋浮华无根底,不能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士人,因而住往推崇经义而贬低诗赋,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从西周初年直至战国时代,官员都是世卿世禄制,也即世袭制。周朝的刘、单、召、甘,晋国的韩、赵、荀、魏,齐国的高,国、陈、鲍,卫国的孙、宁、孔、石,宋国的华、向、皇、乐,郑国的罕、駟、国、游,鲁国的季、孟、藏、展,楚国的斗、蒍、申、屈等著名家族,都是世代不乏贤才,直至其国覆亡。汉代以经术及察举,魏、晋时代以九品中正制,东晋、南朝以门第,唐朝及本朝以进士取士,而参用任子之法(即因父兄的功绩,得保举授予官职),这些方法都足以取尽一世之才。由此可见,所谓的取士科目,不过是被用来作为阶梯而已!至于是以经义为主,还是诗赋为主取士,完全可以不必过问。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晋书
- 隋书
- 元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通
- 儒家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近思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