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杜延年杜钦
《前汉书》称:杜延年本大将军霍光吏,光持刑罚严,延年辅之以宽,论议持平,合和朝廷;杜钦在王凤幕府,救解冯野王、王尊之罪过,当世善政,多出于钦。予谓光以侯史吴之事,一朝杀九卿三人,延年不能谏。王章言王凤之过,天子感悟,欲退凤,钦令凤上疏谢罪。上不忍废风,凤欲遂退,钦说之而止。章死,众庶冤之,钦复说凤,以为:“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使天下咸知主上圣明,不以言罪下。若此,则流言消释矣。”凤白行其策。夫新莽盗国。权舆于凤,凤且退而复止,皆钦之谋。若钦者,盖汉之贼也,而谓当世善政出其手,岂不缪哉?
班固《 汉书》 称:“杜延年本来是大将军霍光的属吏,霍光主持刑罚很严厉,杜廷年用宽仁态度来辅助他,定罪量刑务求公平,使整个朝廷和睦团结;杜钦是大将军王凤的幕僚,曾经拯救冯野王、王尊之,消释了他们的罪过,当时社会的好的施政措施,大多出自杜钦的筹划。我认为霍光根据侯史吴藏匿桑迁之事,一天就杀掉了位居九卿之列的大臣三人,可是杜延年并没能谏上。王章上言论王凤的罪过,天子受到感动有所省悟,想罢免王凤,杜钦叫王凤上疏谢罪。后因皇上又不忍心罢免,可王凤却仍想着借机引退,杜钦劝说他打消了这种念头。劝说王凤,以为:“天下之人不了解王章真有罪过,就认为他是由于上言国事的缘故,应该借着王章这件事提拔直言极谏之人,使天下人都知道君主至明,不因为陈述意见治臣下之罪。如果这样做了,那么流言就会消释了。”王凤把这些话告诉了皇上,按照他的计策行事。新朝的王莽窃国,是从王凤开始的,王凤将要引退却又中止了,都是杜钦在出谋划策。象杜钦这种人,就是汉朝的国贼,《 汉书》 却说当时天下善政是出自他的手,这难道不荒谬吗?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论语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