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京师老吏
京师盛时,诸司老吏,类多识事体,习典故。翰苑有孔目吏,每学士制草出,必据案细读,疑误辄告。刘嗣明尝作《皇子剃胎发文》,用“克长克君”之语,吏持以请,嗣明曰:“此言堪为长堪为君,真善颂也。”吏拱手曰:“内中读文书不如是,最以语忌为嫌,既克长又克君,殆不可用也。嗣明悚然亟易之。靖康岁都城受围,御敌器甲枻弊。或言太常寺有旧祭服数十,闲无所用,可以藉甲。少卿刘珏即具稿欲献于朝,以付书史。史作字楷而敏,平常无错误,珏将上马,立俟之,既至,而结衔脱两字。趣使更写,至于三,其误如初。珏怒责之,逡巡谢曰:“非敢误也,某小人窃妄有管见,在《礼》,‘祭服敝则焚之’。今国家迫急,诚不宜以常日论,然容台之职,唯当秉礼。少卿固体国,不若俟朝廷来索则纳之,贤于先自背礼而有献也。”珏愧叹而止,后每为人言,嘉赏其意。今之胥徒,虽公府右职,省寺掌故,但能鼓扇狷浮,顾球谢为业,簿书期会之间,乃漫不之晓,求如彼二人,岂可得哉!
原来京都全盛之时,中央机关各署的老官吏,大多能够识得事体,熟习共制丸掌效,当时有个孔目的官吏,每当学士们代拟的制书的草稿写出来,一定伏案仔细研究,有疑误之处就告诉当事者。刘嗣明曾作过一篇《 皇子剃胎发文》 ,用了克长克君的话,孔目吏拿着稿子来请教此话怎讲,嗣明曰:“这句话是说能做长能做君的意思,完全是好的颂辞。”孔目吏拱手致谢,说:“大内里面读文书不象这样,最憎恨触犯语言,忌讳,克冠同音,很可能被理解成既翘长又姐君,这句话不能用。”嗣明惊然恐惧,赶快换成了其他的话。靖康那一年都城被敌人包围,御敌器甲都破敝了。有人说太常寺存有旧的祭服数十套,听说没有什么用处了,可以用来衬垫铠甲。太常少卿刘珏就起草奏章想着把它们献给朝廷,把奏章的直稿交给掌管文书的吏员抄写。那位吏员写字工笔楷书,速度又快,平常未曾出错,刘珏就要上马,站着等奏查,送来之后一看,却在签署明官衔方掉了两个字,催促他赶快重写,一直写了三回,其错如故。刘珏发了脾气斥责他,书吏迟疑不决地谢罪道:“本来不敢写错,但因小人我内心里有点拘虚之见,根据《礼记》 记载,‘祭服坏了就把它烧掉’。现在国家处于危急之中,实在不应该以平常时候的老规距办事,可是礼部宫员的职分所关,应当按礼制行事。少卿这样做固然是体谅国家的困难,不如等朝廷来索要再交上去,那样要比自己首先违背礼制去进献的好。”刘珏感到惜愧、慨叹再三,中止了这件事。后来经常同人谈起,嘉许赞赏那位书吏的一片苦心,现在的办事人员,即便是在公卿府中担任高级职位的吏员,了解中央各部机关的掌故,也只能是用来扇动虚浮不实的风气,追求呷人的钱财谢礼,以之为业;至于处理文书、办理公务,竟然全然不懂,再找象二述那两个人,哪能找得到呢!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