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名世英宰
曹参为相国,日夜饮醇酒不事事,而画一之歌兴。王导辅佐三世,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末年略不复省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我愦愦。”谢安石不存小察,经远无竞。唐之房、杜,传无可载之功。赵韩王得士大夫所投利害文字,皆置二大瓮,满则焚之。李文靖以中外所陈一切报罢,云:“以此报国。”此六七君子,盖非扬已取名,了然使户晓者,真名世英宰也!岂曰不事事哉?
西汉曹参担任相国后,日夜饮酒,无所事事,但天下稳定,国泰民安。东晋王导身为三朝宰相,清静无为,而国家岁计有余,王导更是完全不理政事,他曾经自叹说:“人们都说我糊涂,后人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我为什么糊涂。”谢安不拘小节,志向高远却又表现为无所作为。唐代的房玄龄、杜如晦,他们的传记中没有可以记载的功劳。大宋韩王赵普凡是收到士大夫议论是非厉害的奏疏,统统把它们放入两口大翁里,装满后就全部烧掉。李文靖把中外上奏陈述厉害的奏章全部压下,说:“我就以此来报效国家。”这六七位君子的本意,都不是想沽名钓誉,以便使自己的名字家喻户晓,他们真是名世杰出的宰相啊!怎么能说他们无所事事呢?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宋史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