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唐书世系表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皆承用逐家谱牒,故多有谬误,内沈氏者最可笑。其略云:“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于沈,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鲁成公八年,为晋所灭。沈子生逞,字修之,奔楚,遂为沈氏。生嘉,字惟良,嘉生尹戊,戊生诸梁,诸梁子尹射,字修文。其后入汉,有为齐王太傅敷德侯者,有为骠骑将军者,有为彭城侯者。”《宋书》沈约《自叙》云:“金天氏之后,沈国在汝南平舆,定公四年,为蔡所灭。秦末有逞者,征丞相不就。”其后颇与《唐表》同。按聃季所封自是一国,与沈子不相涉。《春秋》成公八年,晋侵沈,获沈子揖。昭二十三年,吴败顿、胡、沈、蔡之师于鸡父,沈子逞灭。定四年,蔡灭沈,杀沈子嘉。今《表》云:聃季字子揖,成八年为晋所灭,是文王之子寿五百余岁矣。逞为吴所杀,而《表》云奔楚,《宋书》云秦召为丞相。沈尹戊为楚将,战死于柏举,正与嘉之死同时,而以为嘉之子。尹射书于《左传》,三十四年始书诸梁,乃以为其子。又春秋时人立字皆从子及伯仲,岂有修之、惟良、修文之比?《汉列侯表》岂有所谓敷德、彭城侯?《百官表》岂有所谓骠骑将军沈达者?沈约称一时文宗,妄谱其沈、姒、蓐、黄之沈,封于汾川,晋灭之,春秋之沈,封于汝南,蔡灭之。顾合而为一,岂不读《左氏》乎?欧阳公略不笔削,为可恨也!
《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都是取自各家家谱的材料,错误很多,其中关于沈姓的记载最可笑。里面这样写:“沈姓是来自姬姓的。周文王的儿子聃叔季,字子揖,封地在沈,也就是现在汝南平舆沈亭这个地方。鲁成公八年,被晋国灭掉。子揖的儿子叫逞,字修之,逃亡楚国,就姓了沈。沈逞生儿子沈嘉,字惟良,沈嘉生儿子尹戊,尹戊生儿子诸梁,诸梁生儿子尹射,字修文。后来到了汉代,有的当了齐王太傅敷德侯,有的当了骠骑将军,有的当了彭城侯。”沈约修《 宋书》 时,曾在里边写了一篇《 自叙》,里面写着:“沈国是金天氏的后代,在汝南平舆一带,鲁定公四年,被蔡国灭掉。秦朝末年,有个叫逞的人,皇帝请去做宰相,被他拒绝了。”后面的叙述与《 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相同。认真考究一下,聃叔季所封的是另外一个国家,与沈国毫无关系。根据《 春秋》 的记载,鲁成公八年,晋国侵犯沈国,俘虏了沈子揖。鲁昭公二十三年,吴国又在鸡父(今河南固始县南)这个地方打败了顿、胡、沈、蔡几国的军队,沈子揖的儿子逞被灭。鲁定公四年、蔡国又灭了沈国,杀了逞的儿子沈嘉。可是现在的《 世系表》 上却说:聃季字子揖,鲁成公八年,被晋国灭亡。如果是这样,作为文王儿子的聪季就活到五百多岁了,这怎么可能呢?沈逞是被吴国杀掉的,可是《 世系表》 上说他逃奔到了楚国,沈约在《 宋书? 自叙》 中又说,秦国还想召他为丞相。沈尹戊是楚国的大将,战死在柏举(今湖北麻城县境),这个时正与沈嘉死的时间是大致同时的,可是《 世系表》 却说尹戊是沈嘉的儿子。尹戊在《 左传》 中先写的尹射,三十四年开始写成诸梁,可是《 世系表》 把诸梁当作了尹戊的儿子。还有,春秋时代人立字的时候,都从子和兄弟,怎么会有修之、惟良、修文的叫法呢?《 汉书? 列侯表》 怎么会有敷德侯、彭城侯?《 汉书?百官表》 怎么会有骠骑将军沈达?沈约被称为一代文章约宗师,胡乱地谱写自己上代表人的姓名、官职、爵位.已经令人嗤笑了,还分不清两个沈国的界限。实际上,作为金天氏的后代的沈姓,是现在沈、姒、蓐、黄各姓先人的沈。他们的封地在汾川(汾河流域),被晋国灭亡,春秋时代的沈姓,封于汝南,被蔡国灭亡。沈约把两个沈国的两个沈姓写成了一个,难道就没有读过《 左传》 ?欧阳修编撰《 新唐书》 的时候,不去加以考证删削,也是令人感到遗憾的。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