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平津侯
公孙平津本传称其意忌内深,杀主父偃,徙董仲舒,皆其力。然其可称者两事:武帝置苍海、朔方之郡,平津数谏,以为罢弊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上使朱买臣等难之,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专奉朔方。”上乃许之。卜式上书,愿输家财助边,盖迎合主意。上以语平津,对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休而乱法,愿勿许。”乃罢式。当武帝好大喜功而能如是,概之后世,足以为贤相矣!惜不以式事载本传中。
平津侯公孙弘的本传中称他意忌内深,杀死主父僵,驱逐黄仲舒,都是他出的力。然而他可以称道的事情有两件:汉武帝设置苍海、朔方二郡,公孙弘多次进谏,认为使我国疲惫来奉养无用之地,希望废除掉。汉武帝派朱买巨等人责难他,他谢罪说:“我乃山东粗俗之人,不知道有这么多的好处,希望废除西南夷专一奉养朔方之地。”汉武帝才答应了他的请求。卜式上书皇帝,希望输纳家财资助边防,大概是迎合皇上的意思。皇上就这件事询问公孙弘,公孙平津说:“这不合乎人份,一图谋不轨的大臣不足为训而扰乱国法,希望不要答应。”于是罢了卜式的官。当汉武帝好大喜功之时而能如此进谏,即使和后世相比,公孙弘也足以称为贤相了!可惜在卜式的本传之中也不记载此事。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庐山记
- 通典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艺舟双楫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