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才类·卷一
◎韩慕庐先生
韩文懿公英,字元少。家故贫,能力学,性嗜酒,有李太白风。其为文也,原本六经,出以典雅,不蹈天崇决裂之习。补博士弟子员,以欠粮三升,为奏销案黜革。旋冒籍嘉定,拔取后,又以攻讦除名。应吴邑童子试,题“系狂者进取”一句(或云“其在宗庙朝廷”一句),邑宰见其文,以为不通,贴文于照墙,不取。时海寇作乱,苏郡中有驻防兵来守。韩公家居娄门,其屋尽被圈封,为屯兵之所,其装折尚欲著房主办理。
公既无居,益落魄不偶。迨昆山徐大司寇乾学来苏,方夜寝,有门生候于门者,争诵公之文,以为笑柄。徐闻之,急问公姓氏,曰:“此文开风气之先,真盛世元音也。”次早,即命延见,收为门生,遂引入都中。援例中北闱乡榜。康熙癸丑会状连捷,官至大宗伯。噫!韩非徐不足以为师,徐非韩不可以为弟,诚千古知己也。
◎韩慕庐推重朱竹垞
韩慕庐宗伯菼,以诸生被斥。壬子应京兆试,以第一人中式癸丑会状。虚心好学,至老不倦。尝语人云:“吾贵为尚书,宁如秀水朱十,以七品官归田,饭疏饮水,多读数万卷书耶。”
◎朱文端公救舒文襄
乾隆乙亥,阿逆既投诚。舒文襄公赫德时任定边将军,请将其家属分置苏尼特
等近地,以为羁质。纯皇帝大怒,谓其分散骨肉,有伤远人之心,命近侍封刀斩之。朱文端公闻命,排扉而入,请召对,力言人材难得,舒某虽一时过虑,然平日办事勤慎,请援议能之典。上曰:“命已下逾日,恐难追转。”公奏曰:“即命臣子成麟追之。”上可其请。公出,谓其子曰:“追不及,汝勿返也。”成麟故勇往,即于马前割袍前襟,驰骑而往,甫至潼关,卒追前命而归。时傅文忠公告人曰:“朱公诚仁者之勇,是日虽恒百辈,终无济于事也。”
◎纪文达虚心
乾隆丙子,纪文达公以扈从道出古北口,偶见旅壁一诗,剥落过半,中有“一水涨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二句,公奇赏之。壬午顺天乡试,公充同考官,得朱子颖孝纯投诗作贽,则是联在焉。因叹针芥之契,果有夙因。后公出督闽学,严江舟中赋诗云:“山色空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蓬望,处处随人欲上船。”尝语子颖,谓此首实从“万山”句脱胎,人言青出于蓝,今日乃蓝出于青。此固骚坛佳话,亦可见前辈之虚心盛德,不没人长也。
◎裘文达待士
裘文达公奖励后进,凡人一善一长揄扬不置,虽素不识面,隔数十年犹称道不忘。惟闻人背后谤议,必面折之曰:“尔胜他的好处何在?”
◎其二
裘文达公名曰修,江西新建人。公赐宅在内城石虎胡同,构一轩名好春。退直所憩,宾客门下士往来者,于阍人悉不关白,径入此轩。若已退直,则公必在轩左右,若待客矣。一日值岁小除,诸人咸诣轩,与公饯岁。忽司阍者至公侧耳语,公大笑曰:“户部堂官岁尽分饭食银两,亦不可告人耶!”即命挈一囊至,泻出之,皆库贮大锭两五十。公数坐中客若干,令各怀其一,曰:“诸君年事大窘,聊以分润耳。”数不足,复命入取之,遍给乃止。公食指既广,又宾客常满座,值窘乏,亦时时断炊。一日过午,尚未具食,坐客有愠者,公觇知之,即出语曰:“诸君他日皆饫天厨、颁尚食之人,岂矜矜于裘某之一餐乎?且主人亦尚未食,不独客也。”客意乃解。乾隆帝眷公,时得召见,公奏事毕,则必言各衙门人才,曰:“某人勤,某人干事,某人擅文笔。”是以公在部及掌院日,翰林诸曹司迁转最速,由公推毂勤也。时公房师大学士蒋文恪公溥,亦极爱士,肯为寒素地,有揭荐牍来者,悉馆门下,未尝拒一人,其掌书记者,即公所引入。
一日,公入朝,遇文恪公,公曰:“有一孝廉在都候选,所学极优,师留之乎?”文恪唯唯。公知文恪性阔达,宾客多寡,皆不甚措意,明日,遣一仆径送孝廉入文恪邸第,属仆曰:“第送诣某书记厅,云‘昨已面语相公,相公属留客耳。’”仆致公命出,书记某即挈孝廉巡历厅事侧两廊,见屋比栉,悉客馆,内一室门独启,遂径入,见榻上亦有卧具,遽命仆撤出,贮厅事中,语孝廉曰:“君行李至,即安置此。但出,必须键户,慎勿启也。”又一要语相属:“君虽馆此,实无一事,不妨日出游行,然必须饭毕始出。日两饭,亦无邀客者,但闻长廊口有高唤者曰:‘饭具矣!’即速诣厅事食,迟则不及。”
孝廉遵其约,每日饭毕即键户出游,约计复当饭,则又归。岁值五日、中秋日,及岁尽前数日,即有老仆从三四辈挟巨囊至,遍入客馆,见一卧榻,即置朱提一封,标其函曰:“岁”,为数五十。若旁有卧榻,则贮一小封,为数四,以犒从者。孝廉居文恪邸二年,选湖北一县令始去,在邸日,未尝一为事,亦未尝一面文恪。盖疏节阔目如此,然无碍其为太平宰相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