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略类·卷二
◎年羹尧轶事
年大将军羹尧,怙宠鸱张,目无朝贵,然独重同年。雍正元年,平青海归,黄缰紫骝,绝驰而行,王公以下膝地郊迎,年不之顾。史文靖公贻直,独长揖不拜,将军望见大惊,翻骑而下曰:“是吾铁崖同年耶?”扶之上马,并辔入章益门,一时传为佳话。将军军法极厉,一言甫出,部下必奉令唯谨。
尝舆从出府,值大雪,从官之扶舆而行者,雪片铺满手上,几欲堕指,将军怜之,下令曰:“去手。”盖欲免其僵冻也,从官未会其意,竟各出佩刀自断其手,血涔涔遍雪地。将军虽悔出言之误,顾已无可补救。其军令之严峻有如此者,然亦可见其平日性情之残酷矣。
◎其二
幼听野老谈年大将军羹尧轶事,或谓其祖籍本安徽怀远县,后隶汉军。父遐龄,初为驻防都统。母极悍妒,都统私婢有身,母知之大怒,以婢给仆,生羹尧,术者相其必贵,复收育之。儿时性黠犷,力复过人,入塾不肯读书,师偶威以夏楚,反受其侮,齿已舞勺,尚不识一丁字。都统患之,遍托人物色名师,有能教化其子者不吝厚俸。有叟突然不介来谒,自称愿为公子师。都统出见,叟年可七十许,白发布袍,举止不俗,心异之,因谓叟曰:“豚儿蠢劣异常,先生惠然肯来,敢问教化当用何法?”
叟曰:“如公不弃老朽,请择乡村僻地筑花园一所,池沼山石、竹木花草毕具,备设经史图籍及一切兵器日用各物。园中惟居师弟二人,不用仆从。四围高其墙垣,不必设门,仅留圭窦,按时以进饮食。比及三年,老朽自有以报公也。”都统如言部署。叟与羹尧居园中,日自兀坐观书,听羹尧所为,绝不过问。羹尧日浚沼填池、移山运石、种竹木、栽花草,嬉戏自得,亦与叟从不通一语。自春徂秋,园中池沼、山石、竹木、花草,或自东迁西,或由南徙北,迁徙既遍,羹尧颇自厌烦。一日饭毕,见叟观书孜孜不倦,旁观良久,似有羡心,卒然问曰:“先生竟日看书,其中果有味耶?”
叟漫应曰:“书味极好,非汝所知也。汝第戏耳,勿来相嬲。”曰:“然则我亦可学乎?”叟曰:“有何不可?但恐汝不肯用心耳。”曰:“我若用心,汝肯教否乎?”叟笑曰:“汝如肯用心,我有何不肯教?”羹尧喜曰:“请从今天始,愿师有以教我幸甚。然究竟读书有何好处?敢请。”叟正色曰:“书之好处甚多,上焉者为圣贤,其次立功名,又其次取富贵,不知汝欲自居何等也?”曰:“敢问何谓为圣贤?”曰:“则古称先躬行不倦,明体达用,可仕可隐,道重一时,教垂百世,是谓为圣贤。”曰:“何谓立功名?”曰:“贯通天人,经纬文武,伐罪戡乱,拓地开疆,带砺山河,勋铭钟鼎,是谓立功名。”曰:“何谓取富贵?”曰:“简练揣摩,务趋时尚,弋获科第,雍容华无,妇嬉子笑,温饱自甘,是谓取富贵。”
羹尧沉吟久之曰:“圣贤非所敢望,寻常富贵又非所屑,愿师教我以立功名者可乎?”叟曰:“汝果真心从学乎?”羹尧乃拔剑斫树誓之曰:“如不真心从学,有如此树!”叟知其志已决,大喜,于是先取经史,日与讲论,又教其攻习举业,暇则谈论兵法,早晚或习射、或舞刀剑干戈,相与为乐。羹尧天资固优,凡事一学即精,三年学果有成,其齿甫成童也。会仆由窦进馔,叟笑谓曰:“烦寄语若主人,公子学成,可以开门矣。”
仆告都统开门,宾主相见,执手庆慰,都统见羹尧恂恂如礼,不似从前跳荡,知其学果有得,大喜,乃设筵款叟,酬以千金。叟固辞曰:“俟公子功成名立,再来索谢。”言毕与辞,再三留之不可。羹尧雅不忍舍,独送一舍之地,师弟相对,依依难别。叟赠诗一首,令谨识之,洒泪挥手,飘然而去。诗曰:“海水摇青云四垂,曈曨晓日照旌旗。愿君熟读淮阴传,毋忘低头胯下时。”
◎年羹尧征青海
年羹尧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淤泥深坑也,满语云尔),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时贼人方倚此为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
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即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非飞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年虽罹大谴,其兵法之灵变,实不愧一时名将之称。
◎阿文成用兵
乾隆辛丑夏,撒尔回民叛,上命阿文成公征之。时阿文成公视中牟决口工,未即趋赴,上命和相往摄其篆。和固自负其才,欲于公至前先时驱灭,乃刻期进师,卒为所败,又所调至将帅俱不为所用,和每发一议,众辄阻之,亦不能难也。及公至,和出迎,公问其失机状,和赧然曰:“将帅皆傲慢,不为吾用,公请试之。”公曰:“然则斩耳。”
和复问进兵状,公笑不答,令诸将帅于次日晨集辕前,公每呼一将入,辄命和坐其侧,公有所调拨,及命屯戍处,其人辄应如响,如是者数。和坐上甚恚愤。公部署毕,问和曰:“诸将初不见其慢,尚方剑不知诛谁之头也?”和战栗无人色,公乃命和即日衔命归。和于是恨公入刺骨,故终身与之龃龉,盖构衅于此也。
◎其二
阿文成征金川,一日安营已定,忽传令迁移,诸将以天晚力阻,公随发令箭云:“违者立斩!”合营虽从之,而不免怨诽。迨昏夜大雨,前此营基水深丈余,几可漂没,咸诧为神奇。公曰:“我有何异术?特见群蚁移穴,知地热将雨耳。”按文成此举,不难于先见,而难于实言,稍有权术者,必又以为遁甲奇门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新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难经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