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类·卷十一
◎华豫原
无锡有奇士,曰华豫原。方岁乙未,抚吴仪封张公坐事逮,部使者偕制府即讯于润州,而羁管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乳虎,非著门籍,不得辄出入,门生故吏,无敢向迩者。豫原闻难,自无锡疾驰,一昼夜逾三百里,至京口唁焉。既抵庙门,不得入。而顾见有官人传呼来,带弓弩,骑而从者数人,至门,门焉者皆却立。官人下马入,从者皆入,豫原则闯然随之入,数折而达。张公请室门外,即又不得入。徘徊往来,所以属其门者方故万端,然卒不得入。门者曰:“客何为者?始吾以客为从官人来,故不谁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不去且得罪,制府怒不可犯也。”豫原大笑应曰:“若乃以制府吓我耶!向令吾惴惴制府者,吾安得至此?且天下事不可知,往者张公尝与噶礼讼矣,部使者按事至再,无直张公者。赖天子明圣,张公抚吴自如,而噶礼卒抵罪。今张公虽就逮,万一上复有后命如异时事,若等何面目复见张公?”言已,索笔大书其爵里姓名,付门者达张公所,曰:“可达,达之;不可,则以此纸上制府言状,惟制府死生。”
当是时,日渐西夕,而豫原语侵制府益急,门者缩颈。既已无可奈何,则入白守者,而守者亦颇闻余语色动,为言于张公。张公命之入,豫原乃入,相劳苦如平生欢,良久乃去。越数日,部使者之祠报毁矣。初,部使者视学江左有声,吴中人士为祠于江阴,歌舞之。当张公之与噶礼交讼也,部使者按事至吴,吴中自士大夫下,遮马首以千万数,愿无夺我张公。而部使者颇不直张公,吴中人固怒甚。及是役也,部使者与制府劾张公欺谩不雠,罪且至殊死,吴中人咸涕泣不知所为,而会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则益汹汹然,顾无所发怒。豫原遂言曰:“狄梁公之有祠魏州也,其子景晖弗类,魏州人毁之,不复祠。今日之事,得复有香火情耶?”
于是众数千人奔部使者祠下,争撤屋瓦投之,以臣牛东西曳,榱栋尽折,或焚烧其余,呼声动天,埃起涨数十里。明日,制府闻状,大骇,阴使人廉问主名,疏以去,然竟无如何也。当是时,豫原几不免,亦以此名闻江淮间。豫原名希闵,著有《广事类赋》等书行世。其人敛退就懦,粥粥若无能者,而遇公正发愤乃若此,上卒不用部使者议,而驿召张公,命以白衣领仓场职(见方楘如《集虚斋古文》)。
曲园居士曰:所云部使者,乃张文端公鹏翮也,曾以兵部侍郎视江苏学政。文端亦一代名臣,而此事不能无遗议云。
◎郑先生回光续卦
武进宿儒郑先生环,乾、嘉之际以经学名宇内,躬行峻节,志在经世。自以学成不得用,常与当路言民间疾苦,于兵政海防屯田尤详切。人或倦且厌,先生嚣嚣不已,盖冀其偶一听用也。嘉庆十一年,卒甘泉训导官署。客或往唁,见先生朝衣冠端坐,持笔疾书,客大惊,问先至者,则曰:“先生以丑初疾革,浴毕敛以公服,天始曙,忽起索纸笔曰:‘吾注《易》有四卦未卒业,是以回光续成之。’”客坐候至酉,先生始掷笔长叹而瞑,急舁上床,身已僵冷,而卦注毕矣。见包世臣慎伯《艺舟双楫》,慎伯即往唁之客之一也。按兹事奇诞骇闻,为讲学家所弗道,然慎伯非妄言者,且细思其故,儒者读书一生,时时以济人利物为志,当耄期进德,欲净理纯,其耿耿不昧之精灵,收摄片时,原可去来自主。此仍圣贤临深履薄之功,非二氏羽化、涅之幻也。
◎张船山身后事
船山太守自莱州引疾,客游吴中,未及三载,以甲戌三月卒于虎丘山塘寓馆,即所谓“乐天天随邻屋”者。说者谓其《过常州舣舟亭》句云:“回首大峨天万里,此中曾有未归人。”皆诗谶也。逾年,其家人扶柩旋里,后有自都门来者,言船山故人某公,梦其索助资斧还蜀。余初未信其说,后见吴山尊学士手书“题《船山诗集》即寄鲍树堂太仆”之作,落句云:“身后更传元伯梦,石交肯让古人完。”
自汪君卒后,见梦于树堂,树堂命子以千金归君榇,始知实有是事。太仆真不愧通幽范巨卿矣。学士别有句题《船山集》云:“盛名未弭无年憾,生气恒如现在看。”自注“上用王语,下用庾道季语。”王椒翁曰:“此确是挽船山诗。”(按二语见《世说新语》。道季名,庾亮子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园冶
- 茶经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老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