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肿毒方·丹毒第四
(论一首 方三十八首)
论曰∶丹毒,一名天火,肉中忽有赤如丹涂之色,大者如手掌,甚者遍身有痒有肿,无定色。有白丹者,肉中肿起,痒而复痛,微虚,肿如吹状,瘾疹起也。有鸡冠丹者,赤色而起,大者如连钱。小者如麻豆粒状,肉上粟粟如鸡冠肌理也,一名茱萸丹。有水丹者,由遍体热起,遇水湿搏之结丹,晃晃黄赤色,如有水在皮中,喜着股及阴处。此虽小疾,不治令人至死。
升麻膏方
升麻 白薇(《肘后》作白蔹) 漏芦 连翘 芒硝 黄芩(各二两) 蛇衔 枳实(各三两) 蒴 (四两) 栀子(四十枚)
上十味微捣,以水三升,浸半日,以猪膏五升煎,令水气尽,去滓,膏成敷上。诸丹皆用之,及热疮肿上,日三。(《经心录》无枳实,以治诸毒肿)。
升麻汤
治丹毒方。
升麻 漏芦 芒硝(各二两) 黄芩(三两) 蒴 (五两) 栀子(二十枚)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浸良久,煮取七升冷,以故帛染汁拓诸丹毒上,常令其湿,拓后须服饮并漏芦汤方,并见前痈肿条中,服之立瘥。(《短剧》用治丹疹,赤毒肿)。
丹方∶
水苔 生蛇衔 生地黄 生菘菜(即芸苔) 蒴 菜 慎火草 五叶藤 豆叶 浮萍
以上取一味,单捣涂之。
大黄 栀子 黄芩 芒硝
以上取一味,下水和用。
上十三味或捣成末,单用一味立瘥。
又方 凡天下极冷,无过于藻菜,但有患热毒肿并丹等,取渠中藻菜细切,熟捣敷之,浓三分,干即易。
治诸丹神验方∶
以芸薹菜熟捣,浓封之,随手即消。余热气未愈,但三日内封之,瘥止。纵干亦封之不歇,以绝本。余以贞观七年三月八日于内江县饮多,至夜睡中觉四体骨肉疼痛,至晓头痛目眩,额左角上如弹丸大肿痛,手不得近,至午时至右角,至夜诸处皆到,目遂闭合不得开,几致殒毙,县令周公以种种药治不瘥,经七日余,自处此方,其验如神,故疏之以传来世云耳。
治五色油丹方(俗云油肿,若犯者多致死,不可轻之)∶
缚母猪枕头卧,甚良。
又方 牛屎涂之,干即易。
治赤流肿丹毒方∶
取榆根白皮为末,鸡子白和敷。(《翼方》又用鸡子白和蒲席灰敷)。
又方 捣大麻子,水和敷之。
又方 煎羊脂摩之,得青羊脂最良。(《集验》云∶治人面目身体卒赤黑丹起,如疥状,不治日剧遍身,即杀人也)。
治小儿丹毒方∶
捣马齿苋一握,取汁饮,以滓敷上。
又方 捣赤小豆五合,水和取汁,饮一合良。滓涂五心。
又方 浓煮大豆汁涂之良,瘥后亦无瘢痕。
又方 腊月猪脂,和釜下土敷之,干即易。
治小儿五色丹方∶
用猪槽下烂泥敷之,干即易(《集验》治卒赤黑丹)。
又方 捣蒴 叶敷之。
又方 服黄龙汤二合,并敷患上佳。
治小儿白丹方∶
烧猪屎灰,以鸡子白和敷之良。
治小儿赤丹方∶
捣芸薹叶,汁服三合。滓敷上良(《翼》云∶芸薹末以鸡子白和涂之)。
治小儿赤丹斑驳者方∶
以唾和胡粉,从外向内敷之。
又方 铜铁屎,以猪脂和敷之。
又方 以屋尘,腊月猪脂和敷之。
治小儿火丹赤如朱,走皮中方∶以醋和豉研敷之。
又方 鲤鱼血敷之,良。
又方 捣荏子敷之。
又方 猪屎水和,绞取汁,服少许良。
治小儿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痒或肿方∶
赤小豆二升为末,以鸡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干即易便瘥。一切丹并用此方皆瘥。
又方 生麻油涂之。
治小儿骨火丹,其疮见骨方∶
捣大小蒜,浓敷之,着足踝者是。
治小儿殃火丹毒,着两胁及腋下者方∶
用伏龙肝为末,油和敷之,干则易。若入腹及阴,以慎火草取汁用之。
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皆赤色者方∶
桑白皮切二升,以水二升,煮取汁,浴之良。
又方 烧李根为灰,以田中流水和,敷之良。
治小儿朱田火丹,病一日一夜即成疮,先从背起,渐至遍身,如枣大正赤色者方。
浓煮棘根汁洗之。已成疮者,赤小豆末敷之。未成疮者,鸡子白和小豆末,敷之。
治小儿天灶火丹,病自髀间起,小儿未满百日,阴头赤肿血出方∶
伏龙肝捣末,以鸡子白和敷之,日三良。
又方 鲫鱼肉(锉五合) 赤小豆末(三合)
上二味和捣,少水和,敷之良。
治小儿野火丹,病通身皆赤者方∶
用油涂之。
治小儿茱萸丹,病初从背起,遍身如细缬,一宿成疮者方∶
用赤小豆为末,以粉之。如未成疮者,鸡子白和敷之。
治小儿废灶火丹,初从足趺起,正赤色者方∶
以枣根煮汁,沐浴五六度良。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戴礼记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