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腑方·噎塞第六
(论一首 方三十五首)
五噎丸
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饮食不下,结气不消方(《古今录验》云∶五噎者,气噎、忧噎、劳噎、食噎、思噎。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胁苦痛。忧噎者,天阴苦厥逆,心下悸动,手足逆冷。劳噎者,苦气膈,胁下支满,胸中填塞,手足逆冷,不能自温。食噎者恚嗔怒,寒气上入胸胁所致也。)
干姜 川椒 食茱萸 桂心 人参(各五分) 细辛 白术 茯苓 附子(各四分) 橘皮(六?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不止,稍加至十丸。
又方 治五种之气皆令人噎方。
人参 半夏 桂心 防风(一作防葵) 小草 附子 细辛 甘草(各二两) 紫菀 干姜 食茱萸 芍药 乌头(各六分) 枳实(三两)
上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不止,加至十五丸。乌头与半夏相反,但去一味合之。
竹皮汤
治噎声不出方。
竹皮(一用竹叶) 细辛(各二两) 甘草 生姜 通草 人参 茯苓 桂心 麻黄 五味子(各一两)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竹皮减二升,去竹皮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干姜汤
治饮食辄噎方(《集验》名半夏汤)。
干姜 石膏(各四两) 人参 桂心 栝蒌根(《集验》作桔梗各二两) 甘草(一两)半夏 小麦(各一升) 吴茱萸(二升) 赤小豆(三十粒)
上十味 咀,以酒五升,水一斗,煮枣二十枚,去滓合煮,取三升,分三服。
通气汤
治胸满气噎方。
半夏(八两) 生姜(六两) 桂心(三两) 大枣(三十枚)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羚羊角汤
治气噎不通,不得食方。
羚羊角 通草 橘皮(各二两) 吴茱萸 浓朴 干姜(各三两) 乌头(五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杏仁 桂心(各三两)
上二味为末,蜜丸如枣大,稍稍咽之。临食先含弥佳。
治卒噎方∶
满口着蜜食之即下。
又方 刮舂杵头细糠,含之即下,神验。
治诸噎方∶
常食干粳米饭即不噎。
又方 末火炭蜜丸如弹子大,含,少少咽即下。
又方 老牛涎如枣核大,纳水中饮之,终身不复噎。
论曰∶凡疗病者,皆以其类。至如治 之法,岂宜以鸬 治骨 ,狸虎治鱼 ?至于竹篾?
治诸 方∶
以鹿筋渍令濡,合而索之,大如弹丸,以线系,持筋端吞之入喉,推至 处,徐徐引之,着筋出。
又方 以竹篾刮令滑净绵裹,纳咽中,令至 处,可进退引之, 即随出。
又方 用绵二两,以蜜煎使热,外敷 所在处,灼瓠以熨绵上。若故未出,复煮一段绵代用,并以皂荚屑少少吹鼻中,使得嚏 出。
又方 薤白,煮令半熟,小嚼之。以线系薤中央,捉线吞薤下喉至 处牵引, 即出矣治 咽方∶
虎骨末或狸骨,服方寸匕又方 服瞿麦末方寸匕。
治鱼骨 方∶
鸬 屎,服方寸匕。
又方 服橘皮汤。
又方 服沙糖水。
又方 鱼网烧灰,服方寸匕。(《必效方》云∶取鱼网覆头,立下)。
治骨鲠在喉,众治不出方∶
取饴糖,丸如鸡子黄大,吞之,不去更吞。渐大作丸,可至十丸。
又方 烧虎野狼屎服之。
又方 吞猪膏如鸡子,不瘥更吞。
治食中吞发,咽不去绕喉方∶
取乱发烧灰,酒服一钱匕。
治吞钱方∶
艾蒿五两,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即下。
又方 服蜜二升即出。
又方 末火炭,酒服方寸匕,水服亦得。
治吞金银钗环方∶
白糖二斤,一顿渐渐食之,多食亦佳。
误吞环及指 方∶
烧雁毛二七枚末,服之。鹅羽亦得。
误吞钗方∶
曝韭令萎,蒸熟勿切,食一束即出。或生麦叶筋缕如韭法,皆可用,但力意多食自消。
误吞铜铁方∶
烧铜弩牙令赤,纳酒中,饮之立愈。
误吞钉针及箭镞方∶
但多食猪脂肥肉令饱,自裹出。
误吞针方∶
取悬针磁石末,饮服方寸匕即下(《古今录验》云∶吞针在喉中,而服磁末入腹。若含磁石于口中,吸针而出)。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旧唐书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李公案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