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毒香港脚方·诸膏第五
(例一首 方八首)
例曰∶凡作膏常以破除日,无令丧孝、污秽产妇、下贱人、鸡犬、禽兽见之,病在外火炙摩之,在内温酒服如枣核许。
神明白膏
治百病。中风恶气及头面诸病,青盲风目烂 管翳、耳聋鼻塞、龋齿齿根挺痛及痈痔疮癣疥等方。
吴茱萸 川椒 川芎 白术 前胡(崔氏作白前) 白芷(各一升) 附子(三十铢) 桂心 当归 细辛(各二两)
上十味 咀,淳苦酒于铜器中,淹浸诸药,一宿以成。煎猪膏十斤,炭火上煎三沸,三上三下,白芷色黄为候。病在腹内,温酒服,如弹丸,一枚,日三。目痛取如黍米纳两 中,以目向风,无风可以扇扇之。诸疮痔龋齿耳鼻百病主之,皆以膏敷,病在皮肤炙手摩病上,日三。(《肘后》九味无桂心)
卫侯青膏
治百病久风,头眩鼻塞,清涕泪出,霍乱吐逆,伤寒咽痛,脊背头项强,偏枯拘挛。
或缓或急或心腹久寒,积聚疼痛,咳逆上气,往来寒热,鼠漏瘰 ,历节疼肿,关节尽痛,男子七伤,胪胀腹满,羸瘦不能饮食,妇人生产余疾诸病, 疥,恶疮痈肿阴蚀,黄胆,发背马鞍牛领疮肿方。
当归 栝蒌根 干地黄 甘草 川椒(各六两) 半夏(七合) 桂心 川芎 细辛 附子(各四两) 黄芩 桔梗 天雄 藜芦 皂荚(各一两半) 浓朴 乌头 莽草 干姜 人参 黄连 寄生 川断 戎盐(各三两) 黄野葛(二分) 生竹茹(六升) 巴豆(二十枚) 石南 杏仁(各一两) 猪脂(三斗) 苦酒(一斗六升)
上三十一味 咀,诸药以苦酒渍一宿,以猪脂微火上煎之,三下三上,膏成。病在内以酒服如半枣,以外摩之,日三。
神明青膏
治鼻中干灌之并摩服方。
川椒(五合) 皂荚 黄芩 石南 黄连 雄黄 桂心 藜芦(各三铢) 白术 川芎 大黄 泽泻(各七铢) 乌头 川断 莽草 人参(各五铢) 半夏 当归(各十二铢) 干地黄(十一铢) 葳蕤 细辛(各十铢) 附子 桔梗(各二铢) 干姜(六铢) 戎盐(杏子大一枚)
上二十五味 咀,以苦酒一斗渍之,羊髓一斤,为东南三隅灶,纳诸药,炊以苇薪。作三聚新好土,药沸即下,置土聚上,三沸三下讫,药成,以新布绞去滓。病在外火炙摩之,在内温酒服如枣核,日三,后稍益,以知为度。
太傅白膏
治百病。伤寒咽喉不利,头项强痛,腰脊两脚疼,有风痹湿肿难屈伸,不能行步,若风头眩鼻塞,有附息肉生疮,身体隐疹风瘙,鼠漏瘰 ,诸疽恶疮,马鞍牛领肿疮,及久寒结坚在心,腹痛胸痹,烦满不得眠饮食,咳逆上气,往来寒热,妇人产后余疾,耳目鼻口诸疾悉主之。亦曰太一神膏方。
川椒 升麻(切各一升) 附子(三两) 巴豆 川芎(各三十铢) 杏仁(五合) 狸骨 细辛(各一两半) 白芷(半两) 甘草(二两) 白术(六两)
一方用当归三两。
上十二味 咀,苦酒淹渍一宿,以猪脂四斤微火煎之,先削附子一枚,以绳系着膏中,候色黄膏成,去滓。伤寒心腹积聚,诸风肿疾,颈项腰脊强,偏枯不仁,皆摩之,日一。
痈肿恶疮鼠漏瘰 ,炙手摩之。耳聋,取如大豆灌之。目痛,炙缈缥。白翳如珠当瞳,视无所见,取如糜米敷白上,令其人自以手掩之,须臾即愈,便以水洗,视如平复,且勿当风,三十日后乃可行。鼻中痛,取如大豆纳鼻中并以摩之。龋齿痛,以绵裹如大豆着痛齿上咋之。
中风面目鼻口 ,僻以摩之。若晨夜行辟霜雾,眉睫落数数以铁浆洗,用膏摩之。
曲鱼膏
治风湿痛痹,四肢 弱,偏跛不仁,并痈肿恶疮方。
大黄 黄芩 莽草 巴豆 野葛 牡丹 踯躅 芫花 川椒 皂荚 藜芦 附子(各一两)
上十二味 咀,以苦酒渍药一宿以成,煎猪膏三斤,微火煎三沸一下,另纳白芷一片,三上三下,白芷色黄,药成去滓,微火炙手摩病上,日三。
野葛膏
治恶风毒肿,疼痹不仁,瘰 恶疮,痈疽肿胫,脚弱偏枯百病方。
野葛 犀角 蛇衔 莽草(外台作茵芋) 乌头 桔梗 升麻 防风 川椒 干姜 鳖甲 雄黄 巴豆(各一两) 丹参(三两) 踯躅花(一升)
上十五味 咀,以苦酒四升渍之一宿以成,煎猪膏五斤,微火煎三上三下,药色小黄去滓,以摩病上。此方不可施之猥人,慎之(胡洽无丹参踯躅,有细辛,又苏恭以白芷、防己、吴茱萸、附子、当归代巴豆、雄黄、蛇衔、防风、鳖甲)
苍梧道士陈元膏
主一切风湿骨肉疼痛痹方。
当归 细辛 川芎(各一两) 桂心(五寸) 天雄(三十枚) 生地(三斤) 白芷(一两半)
上十二味 咀,以地黄汁渍药一宿,煎猪肪去滓,纳药煎十五沸去滓,纳丹砂末熟搅,用火炙手摩病上,日千遍瘥(胡洽有人参、防风各三两,附子三十枚,雄黄二两,为十五味。《肘后》、《千金翼》有附子二十二铢,雄黄二两半,大醋三升,为十五味。崔氏与《千金翼》同。)
裴公八毒膏
治猝中风毒,腹中绞刺痛,飞尸入脏,及魇寝寐不寤,尸厥奄忽不知人,宿食不消。温酒服如枣核大,得下止。若毒瓦斯甚,咽喉闭塞不能咽者,折齿纳葱叶口中,以膏灌葱叶中令下。病肿者向火摩肿上。若岁中多温,欲省病及行雾露中,酒服之,纳鼻中亦得方。
川椒 当归 雄黄 丹砂(各二两) 乌头 巴豆(各一升) 薤白(一斤) 莽草(四两)
上八味 咀,以苦酒三升渍一宿,用猪脂五斤,东向灶苇薪火煎之,五上五下,候薤白黄色绞去滓。研雄黄丹砂如粉,纳之搅至凝乃止,膏成盛不津器中,诸蜈蚣蛇蜂等毒者,以膏置疮上,病在外悉敷之摩之。以破除日合〔一方用 石一两蜈蚣二枚,是名八毒膏(《肘后》不用巴豆、莽草,名五毒膏。)〕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