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蚕事预备·三稀
《蚕经》:下蚁,上箔,入簇。
《蚕经》:将孵化出的蚁蚕,收集到蚕座上饲养时要稀;将蚕布入蚕箔时要稀;放老熟上簇时要稀。
《齐民要术》:蚕老时值雨者,则坏茧,宜于屋内簇之。薄布薪于箔上,散蚕讫,又薄以薪覆之。一槌得安十箔。
《齐民要术》:蚕老熟的时候,遇上雨天,很容易坏茧,最好在屋内让蚕上簇。在蚕箔上薄薄地铺上一层细枝,将蚕放在上面后,再用柴枝薄薄地覆盖好。一个蚕架上,可以安置十箔(蚕)。
《务本新书》:簇蚕:地宜高平,内宜通风。匀布柴草,布蚕宜稀;密则热,热则茧难成,丝亦难缲。东北位,并养六畜处、树下、坑上、粪恶流水之地,不得簇。《野语》:如天气暄热,不宜日午簇蚕;蚕老不禁日气晒暴故也。
《务本新书》:簇蚕:安置蚕簇的地方,地势要高而平,簇内要通风。柴草要分布均匀,往簇内安放老蚕时要稀一些,蚕放得密了,容易热蒸;簇中过热,便不容易结成好茧,缲丝也会很困难。在东北方位,和养六畜的地方、树下面,坑边上及有粪臭污染流水的地方,均不可安置蚕簇。《野语》:如若天气炎热,不要在中午放蚕上簇,老蚕经不起日光曝晒。
《士农必用》:治簇之方,惟在干暖,使内无寒湿。簇中茧病有六:一、簇汗,二、落簇,三、游走,四、变赤蛹,五、变僵,六、黑色。簇汗之病,蚕老食叶不净,其叶蒸湿,带叶入簇。故茧亦湿润,此为簇汗。其余五病,皆地湿天寒所致。蚕欲老,可簇地盘,烧令极干,除扫灰净,于上置簇。
《士农必用》:修治蚕簇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求干燥和温暖,使簇内没有寒气和湿气。簇中的茧病有六种:一为簇汗,二为落簇,三为游走,四为变成赤蛹,五为变僵,六为变成黑色。簇汗的病因是,老蚕没有把桑叶吃净,残余的桑叶被蒸热潮湿,连同桑叶一同入簇,所以结出的茧也是潮湿的,故称簇汗茧。其余的五种茧病,皆因为蚕簇的底下潮湿和天气寒冷所致。蚕将老熟时,(在室外)选定可作蚕簇的地方,燃火烧烤,使其极干燥,然后将柴灰扫净,在上面修治蚕簇。
《韩氏直说》:安圆簇:于阜高处,打成簇脚;一簇可六箔蚕。十分中有九分老者宜少掺叶。名“上马桑”。就箔上用簸箕般去,宜款手掺于簇上,自东南起头,不令落地。务令稀匀。
《韩氏直说》:安圆簇:在高阜地方,搭成簇脚,一个圆簇,可容纳六箔蚕入簇。箔上的蚕有十分之九老熟时,便可撒少量的桑叶,这次的给叶,名叫“上马桑”。从蚕箔上用簸箕搬到蚕簇所在的地方,用手轻轻地将蚕散在簇上,从东南开始散,不要让蚕落在地上。一定要放得稀一些,均匀一些。
上复覆梢蒿,或豆秸。复掺蚕如前。至三箔,覆梢倒根在上。如此则簇圆又稳。自后蚕可近上掺。至六箔覆蒿令簇圆;上用箔围苫缴,簇顶如亭子样。防雨。至晚,又用苫,将簇从下缴至上苫相接。日出高时,卷去;至晚,复缴。三日外,茧成不用。“马头簇”,亦依上苫缴。柴薪要广、簇又玲珑,中间宜架杆。蚕多,宜“马头簇”,簇脚宜南北。晒簇:上蚕后第三日,辰巳时间,开苫箔日晒;至未时,复苫盖如前。如当日过热,上榰⑨单箔遮日色。翻簇:上蚕时,被雨沾湿,雨才止才晴,即选一簇地盘。如雨湿了,则取干墙土厚覆,治簇之法如前。不以成茧不成茧,翻謄迁移别簇,封苫如前。小雨则不须,但可曝晒。又有一法:临簇有雨,只于蚕屋中本槌下,地面上安簇;开了门窗,使透风气,早夜或阴雨变寒,则闭门窗,添牛粪火,比翻簇之法,义为妙也。又一法:槌箔上、虚撒蒿、槌周围簇梢与蒿,箔苫围之,蚕自作茧,犹胜于雨中簇也。“槽”音支。
再在上面覆盖上一层梢蒿,或豆秸。再如同前法将蚕散在上面。散过三箔以后,再覆盖梢蒿时,应使根部倒立在上,这样做,会使蚕簇又圆,又稳固。自此以后,可靠近梢蒿的上部将蚕散下。至第六箔上簇毕,在簇上覆盖上蒿梢,将簇做成圆形,然后将上部用箔子围,用草苫裹,将簇顶做成如同亭子的顶部那样的圆尖,是为了防雨。到了晚上,再用草苫将簇一直从下部围裹到与顶部的草苫相连接。次日太阳升高时,便将簇周围的草苫卷去,至天色晚时复行裹起。三天过后茧已作成,便不用这样麻烦了。马头簇也要依照上法用草苫围裹,所用的柴草要多,蚕簇比较精致,中间要搭架杆。养蚕多时,适宜采用马头簇。簇的脚架应采取南北的方向放置。晒簇:蚕上簇后的第三天,辰巳时间,打开苫箔让日光照晒;至未时,仍然照原来的样子苫盖好。如果当天日色太热,簇上可支起一层箔来遮蔽阳光。翻簇:如果蚕上簇时,簇被雨淋湿,应在雨刚止,天刚晴时,立即选择好搭架一个蚕簇用的地盘。如簇底被雨淋湿,可以用干墙土厚厚地盖上一层。修治蚕簇的方法如前面所述。不管簇中的蚕茧是已经作成还是没有作成,皆应将旧簇搬动腾出,迁移到别处的新簇,依旧要用苫盖起。如上蚕时,仅遇小雨,便不必翻簇,只需采取晒簇的办法便行了。另外有一种办法:碰到蚕老熟要上簇,又遇到雨天,只需要在蚕屋内本箔蚕槌下面的地面上安簇便行了。将门窗打开使通风换气,入夜或阴雨天气变寒冷,则将门窗关闭,添加牛粪火,比翻簇的方法又要好多了。又有一法:在蚕槌的箔上,稍微地撒上一层蒿草,蚕槌四周用枝簇、蒿草、箔、草苫围起来,蚕自然会作茧,此法强过在雨中作簇。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宋书
- 旧五代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通典
- 史评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