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南游记》所叙的故事荒诞不经、光怪陆离,书中的人物也多是神仙佛道、妖魔鬼怪,但尽管如此,虚幻的神魔世界却处处隐含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的揭露与抨击。
华光是作者精心塑造的英雄形象,他生就一副铮铮铁骨,桀骜不训,落拓不羁。投胎出世后不久,便能为父报仇,但最初表现他个性特征的却是妄自闯入紫微大帝灵虚后殿盗走金枪的情节。这种孩童式的好动顽劣,却表现了他对于权贵礼法的蔑视态度。其反抗性就此已初露端倪。接着,琼花会上,他肴不惯金枪太子把花自插,将酒自饮的丑行,亦不畏太子炙手可热的权势,责斥之余叉性起怒鞭金枪太子,天宫为之震惊。反出天宫后,'又在中界纵横驰骋,,所向无敌,以致玉帝对他也无可奈何,先后二次对他赦罪措安,但华光并不因此而放弃自己行为的准则,约束自己的个性,为救母又大闹东岳,强闯阴司,三下酆都,下界亦为之鼎沸。至此,他不畏强权、冲破一切障碍的叛逆精神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与体现。对于华光的这种叛逆精神,作者是持肯定态度的,读者也是十分欢迎的。华光大闹三界的情节,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广大民众的某种斗争心态。那小说中的天国地府、帝王贵胄,无不折射着现实生活中封建王朝、,封建官僚的斑驳影像,华光不畏强权的叛逆精神,在一定意义土寄寓着劳动人民渴望挣脱锁链、争取自由的强烈要求。
除了与强权相抗,小说中还有许多地方是写华光与妖魔鬼怪的斗争。这些妖魔鬼怪如风火二判官、顺风耳、千里眼、火漂将、乌龙大王以及落石大仙等等,他们各据一方,或吃人无厌,要童男童女祭赛,或贪淫女色,残害良家女子,作恶多端。与玉帝、太子之类相较,他们的强权色彩不浓,但行为却十分邪恶,对于百姓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华光一系列降妖伏魔、造福百姓的义举,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渴望铲除邪恶势力的强烈愿望,华光的文学形象也因此显得更加可爱可亲。,除了对华光叛逆精神的讴歌,对他除恶行善的民本思想的肯定,这篇小说的积极意义还体现在贯穿作品始终的那种批判精神上。正是这种批判精神使作品思想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首先表现在对以玉帝为代表的强权阶级的揭露上,玉帝常常遇事不明、欺软怕硬。琼花会的风波中,他不责太子贪功骄横之过,却独将华光削职问罪。后来,当天兵天将敌不过华光时,他无可奈何只好二次对华光赦罪招安。太子依仗玉帝的权势,飞扬跋扈,任意胡为。而日官邓化只因与华光比试输了,便耿耿于怀,对后来削职的华光百般刁难,用心陷害,终于逼反华光。蜻蜓观中的道士落石大仙,在观中霸占民女,谋财害命。作者将一个道士写成了贪财恋色之徒,,是有现实根据的,明末社会尚道风气很盛。有些道士借此残害百姓,作恶多端。人民深受其苦。总之,作者通过对神佛道世界的描写,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对于玉帝,太子以及道士等种种恶劣行迹的揭露寄寓了一定的批判精神,这在作者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南游记》一书受《西游记》的影响甚多,华光形象可谓诸多民间传奇人物之大杂烩,如敢于反抗天庭、甚至佛祖,又如下地狱寻母等等,乃是孙悟空、目连的拼合。至其神通广大处,则更是多路神仙之融会贯通。除一般神仙手段而外,华光所擅长者有二:其一为三角金砖,如同孙悟空之金箍棒;其二是善于变化,却与孙大圣不同,他是不断投胎而使自身发生变化。
该书学《水浒传》、《封神演义》、《三言二拍》等书处也不少,如题反诗,如肉球化生,如吃童男童女,如金砖打如来,如真假观音,如铁扇公主与定风丹,如齐天大圣与偷桃等等。甚至还有与更多的古代小说发生联系的片断,如华光与公主打赌胜负都不吃亏一段来自《游仙窟》,而华光与落石大仙、黄百姣一段又与三言之《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有些瓜葛,更有意味的是玄武大帝命火神华光吞下聚水珠,若反抗则念咒语,七日内必死无疑,此种写法,,对后世武侠小说影响尤大。而且,这些极富世俗色彩和传奇意味的片断正是此书最精彩处。此书叙事描写亦有佳处,如宋无忌与华光二人斗智,计中计连着将计就计,写来煞是好看;再如华光阴司寻母,与众人争执一个两个,酷似舞台之插科打诨,十分生活化;还有齐天大圣有子女,又自称老齐,偷桃时居然有关于名节的讨论,如此描写,更是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调侃。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