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
今试语人曰:尔欲知古今之事乎?人无不踊跃求知者。又试语人曰:尔欲知古今之事,盍读史?人罕有踊跃求读者。其故何也?史之言质而奥,人不耐读,读亦罕解。故唯学士大夫或能披览,外此则望望然去之矣。假使其书一目了然,智愚共见,人孰不争先睹之为快乎!晋陈寿《三国志》结构谨严,叙次峻洁,可谓一代良史。然使执卷问人,往往有不知寿为何人,《志》属何代者。独《三国演义》虽农工商贾、妇人女子,无不争相传诵。夫岂演义之转出正史上哉,其所论说易晓耳。然则《北史演义》之书,诓可不作耶?
虽然又有难焉者,夫《三国演义》一编,著忠孝之谟,大贤奸之辨,立世系之统,而奇文异趣错出其间,演史而不诡于史,斯真善演史者耳,《两晋》、《隋唐》皆不能及。至《残唐五代》、《南北宋》,文义猥杂,更不足观,叙事之文之难如此。况自魏季迄乎隋初,东属齐,西属周,其中祸乱相寻,变故百出,较之他史头绪尤多,而欲以一笔写之,不更难乎?草亭老人潜心稽古,以为此百年事迹,不可不公诸见闻。于是宗乎正史,旁及群书,搜罗纂辑,连络分明,俾数代治乱之机,善恶之报,人才之淑慝,妇女之贞淫,大小常变之情事,朗然如指上罗纹。作者欲歌欲泣,阅者以劝以惩,所谓善演史者非耶?余尝谓历朝二十二史是一部大果报书。二千年间出尔反尔,佹得佹失,祸福循环,若合符契,天道报施,分毫无爽。若此书者,非尤大彰明较著者乎?余故亟劝其梓行,而为之序。
乾隆五十八年岁在癸丑端阳日愚弟许宝善撰。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幽梦影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