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章 所染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说,他曾见人染丝而感叹说:“(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颜色了。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不仅染丝如此,国家也有“染”。舜被许由、伯阳所染,禹被皋陶、伯益所染,汤被伊尹、仲虺所染,武王被太公、周公所染。这四位君王因为所染得当,所以能称王于天下,立为天子,功盖四方,名扬天下,凡是提起天下著名的仁义之人,必定要称这四王。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被干辛、推哆所染,殷纣被崇侯、恶来所染,周厉王被厉公长父、荣夷终所染,周幽王被傅公夷、蔡公穀所染。这四位君王因为所染不当,结果身死国亡,遗羞于天下。凡是提起天下不义可耻之人,必定要称这四王。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齐桓公被管仲、鲍叔牙所染,晋文公被舅犯、高偃所染,楚庄王被孙叔敖、沈尹茎所染,吴王阖闾被伍员、文义所染,越王勾践被范蠡、文种所染。这五位君主因为所染得当,所以能称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藉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知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范吉射被长柳朔、王胜所染,中行寅被籍秦、高强所染,吴王夫差被王孙雒、太宰嚭所染,知伯摇被知国、张武所染,中山尚被魏义、偃长所染,宋康王被唐鞅、佃不礼所染。这六位君主因为所染不当,所以国破家亡,身受刑戮,宗庙毁灭,子孙灭绝,君臣离散,百姓逃亡。凡是提起天下贪暴苛刻的人,必定称这六君。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大凡人君之所以能够安定,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行事合理。而行事合理源于所染得当。所以善于做国君的,用心致力于选拔人才。不善于做国君的,劳神伤身,用尽心思,然而国家更危险,自己更受屈辱。上述这六位国君,并非不重视他们的国家、爱惜他们的身体,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治国要领的缘故。所谓不知道治国要领,即是所染不得当。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不仅国家有染,士也有“染”。一个人所交的朋友都爱好仁义,都淳朴谨慎,慑于法纪,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兴盛,身体日益平安,名声日益光耀,居官治政也合于正道了,如段干木、禽子、傅说等人即属此类(朋友)。一个人所交的朋友若都不安分守己,结党营私,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衰落,身体日益危险,名声日益降低,居官治政也不得其道,如子西、易牙、竖刀等人即属此类(朋友)。《诗》上说:“选好染料。”所谓选好染料,正是这个意思。
- 推荐作品:
- 子
- 尚书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