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背景
清兵入关后,顺治二年四月癸亥,御史赵继鼎奏请编纂《明史》
清代官书中亦不见有关编纂《明史》的诏令,《清世祖实录》中仅见几位总裁于顺治二年五月癸未的上奏,其中言,臣等钦奉圣谕,总裁《明史》,并提出副总裁及编纂人员名单。这种钦奉圣谕,很可能仅是早朝时的口头指示而已。以往论著称顺治二年五月诏修《明史》,表述确实有所不当,准确言之为:顺治二年五月,清廷组成《明史》的编纂人员。得到了清朝廷的认可。其后,大学士冯铨、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为总裁,操办此事。是年五月,,由总裁提名副总裁和编纂官,并设收掌官七员,满字誊录十员,汉字誊录三十六员, 揭开了清朝官方编纂《明史》的序幕。
康熙四年,重开明史馆,因编纂《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编纂明史。于乾隆四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明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编纂时间最长的一部。如果从清顺治二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九十四年。假如从康熙十八年正式组织班子编纂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金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帝范
- 中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