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诸儒学案上·侍郎张东白先生元祯
张元祯字廷祥,别号东白,南昌人。少为神童,以闽多书,父携之入闽,使纵观焉。登天顺庚辰进士第,入翰林为庶吉士。故事教习唐诗、晋字、韩欧文,而先生不好也,日取濂、洛、关、闽之书读之。授编修。成化初,疏请行三年丧。又言治道本原在讲学、听治、用人、厚俗,与当国不合,移病归,家居二十年,益潜心理学。弘治初,召修《宪宗实录》,进左赞善,上疏劝行王道。陞南京侍讲学士,终养。九年,召修《大明会典》。进翰林学士,侍经筵,上注甚,特迁卑座,以听其讲。丁忧丧毕,改太常卿,掌詹事府。以为治化根源,莫切於《太极图说》、《西铭》、《定性书》、《敬斋箴》,宜将此书进讲。上因索观之,曰:“天生斯人以开朕也。”武宗即位,进吏部右侍郎,未及上而卒,正德元年十二月晦也。先生既得君,尝以前言往行非时封进,不知者以为私言也。孝宗晏驾,为人指谪,先生亦不辩。先生卓然以斯道自任,一禀前人成法。其言“是心也,即天理也”,已先发阳明“心即理也”之蕴。又言“寂必有感而遂通者在,不随寂而泯;感必有寂然不动者存,不随感而纷。”已先发阳明“未发时惊天动地,已发时寂天寞地”之蕴。则於此时言学,心理为二,动静交致者,别出一头地矣。
语要
斯道在天地,不患践之不力,所患知之弗真。
萧宜翀蚤游聘君之门,友克贞、公甫、居仁诸子,不饰廉隅於泥坐蛇行,不诡冠服於吕縚象佩,不纵浮谈於太极。
此道自程、朱后,所寄不过语言文字,循习既久,只形诸文字,而言语殊不之及。形诸文字,才能执笔,即於性命之奥,帝王之略,极力描写,不以为异。若言语间有及之听者,虽面相隆重,退即号笑之曰:“此道学。”又或公排摈之曰:“此伪学。”士风一至於是。然实由言语者所谈非所见,所见非所履故也。
吾人致力於大本,须灼见外教同中有大不同处。此理在天地间,如今造版籍粮册相似,有总有撒。止知囫囵一大块,而不知辨析於毫釐,略窥影嚮,便尔叫噪,不复致详致谨,反谓得人所未得真乐。鄙礼法为土苴,嗤简策为糟粕,卒至颠瞀老死。大抵实有此者,气象自别,语言动静,何莫非此。若不养得深厚,皆是徒然。此本不跷蹊,不差异,不高远,不粗率,不放肆,彼言动之跷蹊、差异,或务为高远、粗率、放肆者,则其人之能有此与否,可知已。
天地所以相播相荡、相轧相磨,昼夜不息者,其心无他,惟在生物而已。虽其雷霆之震击,霜雪之凋残,亦所以破其顽而禁其盛,非心乎杀之也。人即天理所生之物也,如花木之接,水泉之续,然实皆得是生物之心以为心者也。苟非得是心,则是身无以生矣。是心也,即天理也。天理之在此心,日用之间,本无不流通。但以既有此身,则不能无耳目口鼻。耳目口鼻既不能无,由是诱之以声色之纷华,臭味之甘美,得之不得,而喜怒哀乐之发,遂不能无私焉。身既有私,则此心或为之蔽,而天理渐以泯矣。
寂必有感而遂通者在,不随寂而泯;感必有寂然不动者存,不随感而纷。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隋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总集
- 别集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