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赵玉森
赵玉森
赵玉森,字君立,号月潭,南直无锡人。崇祯癸酉举人,专心边策,及庚辰登进士,召对应答详明,问及边事,既对且泣。先帝以为能。亲拔翰林简讨。时谓钦赐翰林,始出封藩,众颇荣之。本乡公揭云:十九至马君常太史寓一看,回至同乡王孙蕙寓所,王云百行孝为先,君家有太公在,且全个孝罢。遂相携诣贼报名。途语张琦、秦汧,与语意合,乃握手同往。伪四川内江县令,玉森与宋企郊有旧,求改选山东近地,许之。
周钟
周钟,字介生,南直金坛人。崇祯癸未庶吉士,伪宏文馆简讨。贼中深慕其名,呼为周先生,劝进表实出其手。逢人便夸牛老师极为叹赏不止,李密谬斥伪朝而已。同馆多含涕忍耻,几幸生还;惟钟扬扬得意,乘马拜客。屡过梓宫,挥鞭不一顾,时辈中犹腹诽之。三十年雄踞文坛,联属声气,一旦名节扫地,书林选刻,刊落名字,文章一道,尚可信乎?甲乙史云:三月二十三,庶吉士周钟、魏学濂,有请葬先帝公疏,投文谕院顾君恩。君恩云:诸君亦是好名之事,俟牛相来自奏,即碎其牍。周钟者,故金坛名士,为复社之长,牛金星见之,呼曰:此周介生先生乎?命作士见危致命论,大称赏之。钟逢人自夸牛老师知遇。
沈国元大事纪云:劝进文有云:比尧舜而多武功,迈汤武而无惭德。甚至斥先帝为独夫,有臣子万不忍言者。传为钟笔。又有存杞存宋句。龚鼎孳向人曰:此语出吾手,周介生想不到此。
国元又云:人之志趣无不可以先见其微,复社初立时,常与连床夜话,呐呐不出口,有应无辨,相对殊不快绝。第其下笔,风驰雨骤,天才实骏,入古则未优耳。交不甚杂,深自敛抑,幽贞一如处子。后为吴昌时数辈,牵引日至险谲,渐于贿利,知不留意澹交,余遂各行其志焉。一人为社中健足,传檄遍人,亲书向余索五十金为贽。余谢之曰:余与介生旧好,恐不须此,奸人遂衔恨,百口进谗。及介生隽去,扬扬得意,无论识与不识,咸以得望见周先生颜行为幸。嗤余绝物,以视今日则何如。嗟乎!洒坛酣战,涉笔时题无君父之字,必填忠孝之辞。三月十九,古今未有惨变,奈何不以一死以殉皇上于地下,乃腼颜偷息,屈笔以结贼之欢,未几而南都正位,霜简飞章,读之无处措面,岂不痛哉?
表云:比尧舜多武功,较汤武无惭德。又有独夫授首等语。一时传为士林之羞。
钟年十三,赴院试,题夫明堂者,拔第一。与苏州扬廷枢、徐汧等立复社,名驰海内。崇祯己卯登乡荐,为陈函辉所取士。后杨、徐、陈先后殉难,而钟以逆见诛。将何以见良师友于九原也。子昔年曾见其临大节句文内,有云事后易为谋,事前易为功,所难者独在临事时耳。余悉忠贞句佳,且推到学识及无欲为本原。文则佳矣,而临事一何倒逆也。金坛贺生语予曰:钟似杨雄,意谓劝进与美新等耳。予意钟古博不及杨雄,而表文较美新更甚,殆不如也。贺云:钟祖祠颜曰:一门七进士。一日有题其侧曰:三代五奸臣。众共传之。余谓文皇怒方正学不肯草诏,而夷其十族。至是而钟与杨廷鉴争草诏,是成祖杀戮忠臣之报也。天心亦巧矣、微矣。于钟又何诛。
朱积
朱积,南直松江华亭人。崇祯癸未庶吉士,伪宏文馆简讨。□□□□□,此亦声气中大名士也。
史可程
史可程,河南开封祥符人。崇祯癸未庶吉士,原官。贼逼写家书于部院史公,遇兵急不果,即此书果达,阁部史公必怒裂之矣。
梁清标
梁清标,北直真定府真定县人。崇祯癸未庶吉士,原官。一云改外。
成克巩
成克巩,北直大名府大名县人。崇祯癸未庶吉士,原官,一云改外。
鲁某
鲁某,浙江绍兴山阴人。崇祯癸未庶吉士,原官。
李化麟
李化麟,陕西西安韩城城人。崇祯癸未庶吉士,原官。
张元琳
张元琳,福建晋江人。崇祯癸未庶吉士,原官。一云防御使。
刘余谟
刘余谟,南直安庆怀宁人。崇祯癸未庶吉士,原职。以貌不当贼意,改外。
李长祥
李长祥,四川夔州府达州人。崇祯癸未庶吉士,原官。一云改外。
赵颎
赵颎,河南开封项城人。崇祯癸未庶吉士,改伪直指使。以牛金星乡同年,故多所援引。
杨栖鹗
杨栖鹗,陕西汉中西乡人。崇祯癸未庶吉士,伪直指使。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周礼
- 论语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官场现形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