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叙守京功
十月赐太监曹化淳等彩币,以各进马也。叙京师城守功,太监张国元、曹化淳荫指挥佥事,各世袭。
乙亥十一月,太监高起潜弟,荫锦衣卫中所正百户世袭。丙子六月,命司礼监曹化淳,同去司录囚。至于大兵深入,则遣李国辅、魏国征等分守。及退,而张国元、曹化淳叙功。呜呼!朝廷虽乏人,奈何与刀锯之余,共天下事哉?吾知忠臣良将之心于是乎灰矣。
刘宗周疏责温体仁
十月,前工部右侍郎刘宗周上言:往者袁崇焕误国,其他不过为法受过耳。小人竞起,而修门户之怨,举朝士之异己者,概坐焕党,次第置之重典。自此小人进,君子退,中官用事,而外臣浸疏。今日之祸,实己巳酿成之也。且张凤翼溺职中枢,而与之专征,何以服王洽之死?丁魁楚之失事于边,而与之戴罪,何以服刘策之死?诸镇巡勤王之师,争先入卫者凡几人,何以服耿如杞之死?岂昔之为异己驱除者,今不难以同己互相容隐欤?臣于是知小人之祸人国,无已时也。皇上恶私交,而臣下多以告讦进。皇上录清节,而臣下多以曲谨容。皇上崇励精,而臣下奔走承顺以为恭。皇上崇综覈,而臣下琐屑苛求以示察。究其用心,无往不出于身家利禄。皇上不察而用之,则聚天下之小人,立于朝而有所不觉矣。呜呼!八年之间,谁秉国成,臣不能为首揆温体仁解矣。
谢升罢职
十月,吏部尚书谢升罢。先是,上命吏部指奏数年铨政大弊,吏部覆奏不称旨。上切责之曰:尔部职专用人推举不效,乃反称纲目太密,使中外束手。且平时升转,必优京卿甲科,乃云京卿未必胜外官,甲榜未必胜乙榜,如此游移,岂大臣实心体国之道。故谢升罢职。十一月,下左都御史唐世济于岳,以荐霍维华也。上以维华逆案,世济蒙蔽耳。逆案上所手定。
十月,起守制杨嗣昌,为兵部尚书。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