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信王登极
卷三 天启七年丁卯八月至十二月
信王登极(天启二年九月二十二日封信王)
御讳由检,万历三十八年庚戌十二月生,光宗第五子熹宗嫡弟,初封信王。天启六年,王年十七矣。魏忠贤欲封国以远之,劝熹宗命王出府成婚。六月,选中大兴县民周奎女,年十六岁,三月二十八日子时生,闰六月钦天监奏信王婚礼,择十一月二十五日卯时搬移。十二月初十日午时尚冠。十六日纳征发册。二十二日安床。明年正月二十七日开面。二月初三卯时亲迎,即所娶殉节圣母也。丁卬八月十八日,熹宗疾笃,内谕奉圣夫人客氏,子侯国兴,拟封伯爵,即行具奏。十九日,魏忠贤与群臣议垂帘居摄,宰相施凤来曰:居摄远不可考,且学他不得。忠贤不悦而罢。诸臣请信王入视疾。二十二日,熹宗病革。召王入谕,以当为尧舜之君,善事中宫,及委用忠贤。王逊谢而出。申时熹宗崩,首相施凤来、张立极、英国公张惟贤等具笺往信府劝进。忠贤结信藩旧监徐应元,遂自请王入。王心危甚,袖食物以入,群臣闻之,咸欲奔入。至殿门,宦者不纳。是夜王秉烛独坐。夜分,有阉携剑过,王佯取视,留置几上。许给以价,闻巡逻声,劳苦之。命左右给酒食,欢声如雷。二十四日丁巳,即皇帝位于中极殿,受百官朝贺。朝时天忽鸣,诏以明年戊辰改元崇祯。自洪武至帝,凡十有六君云。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三刻拍案惊奇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