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情况
关于《梦溪笔谈》的创作背景及相关情况,作者沈括在《梦溪笔谈·序》中有比较清楚的说明:1082年后,作者政治上不得志,约1088年前后住润州,在那里修筑一座梦溪园卜居,作者日常的生活较少外出,也较少与人来往,是谓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
在创作上,作者自谓圣谟国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纪。至于系当日士大夫毁誉者,虽善亦不欲书,非止不言人恶而已。即是说,帝王私事,当朝得失,人事毁誉,乃至之前自身的仕途遭遇等等,沈括都没有也不愿意涉及。因此,作者所创作的都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
《梦溪笔谈》的撰写时间,历来有多种说法。胡道静在《梦溪笔谈校正·引言》中提出:《梦溪笔谈》撰述于1086-1093年,大部分于1088年定居于润州以后写的;李裕民《关于沈括著作的几个问题》认为:作于1082年十月沈括在随州安置后,至迟在迁居润州梦溪园之初已完书。但现一般认为,胡道静的说法较为可靠,即《梦溪笔谈》成书于1086-1093年间。
书名《梦溪笔谈》,则是因为作者沈括在梦溪园完成作品,因此便以该园名为书名,曰梦溪。笔谈,则是由于平时和客人在园内交谈,作者经常将与客言者记录于册,友朋聚散无常,时长日久,作者觉得好像自己是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故用名笔谈。两者串列并称,则为《梦溪笔谈》。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何典
- 南游记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