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激通
登峭岭者则欲望远,临浚谷者必欲窥墟。墟墓之间使情哀,清庙之中使心敬。此处无心而情伪之发者,地势使之然也。故驶雪多积荒城之隈,急风好起沙河之上。克已类出甕牖之氓,决命必在吞气之士,何者?寒荒之地,风雪之所积,慷慨之怀,忠义之所聚,是以楩柟郁蹙,以成缛锦之瘤;蚌蛤结疴,以衔明月之珠。鸟飞则能翔青云之际,矢惊则能踰白雪之岭。
斯皆仍瘁以成明文之珍,因激以致高远之势。冲飚之激则折木,湍波之涌必漂石。风之体虚,水之性弱,而能披坚木转重石者,激势之所成也。故居不隐者,思不远也;身不危者,其志广也。苏秦若有负郭之田,必不佩六国之印;主父无亲友之蔑,必不窥五鼎之食;张仪不有堂下之耻,必无入秦之志;范睢若无厕中之辱,不怀复魏之心;宁越激而修文,卒为周威之师;班超愤而习武,终建西域之绩。
观其数贤,皆因窘而发志,缘厄而显名。故平原五达,易行之衢也;孤峰九折,难陟之迳也。从高越下,驽马之步也;腾峭登危,飞鼯之足也。以险而陟,然后为贵;以难而升,所以为贤。古之烈士,厄而能通,屈而能伸,彼皆有才智,又遇其时,得为世用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尚书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谱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