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阅武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则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亟战则民雕,不习则民怠。雕非保全之术,怠非拟寇之方。故兵不妄动,而习武不辍,所以养民命而修戎备也。
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易》曰:“君子以修戎器,戒不虞。”是以春搜、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鄛,以讲武事。三年而治兵,习战敌也。出曰治兵,治其事也;入曰振旅,言整众也。还归而饮至,告于庙。所以昭文章,明贵贱,顺少长,辨等列,习威仪。
夫三军浩漫,则立表号。言不相闻,故为鼓铎以通其耳;视不相见,故制旌麾以宣其目。若民不习战,则耳不闻鼓铎之音,目不察旌麾之号,进退不应令,疏数不成行。故士未战而震栗,马未驰而沫汗,非其人怯而马弱,不习之所致也。
吴王宫人,教之战阵,约之法令,回还进退,尽中规矩,虽蹈水火而不顾者,非其性勇而气刚,教习之所成也。镆铘不为巧者锐,不为拙者钝,然而巧以生胜,拙而必负者,习与不习也。阖闾习武,试其民于五湖,剑刃加肩,流血不止。勾践习战,试其民于寝宫,民争入水火,死者千余,遽击金而退之。岂其恶生而贪死,赏罚明而教习至也。
是以逄蒙善射,不能用不调之弓;造父善御,不能策不服之马;般、倕善斫,不能运不利之斤;孙、吴善射,不能战不习之卒。貔貅戾兽,而黄帝教之战;鹰鹯鸷鸟,而罗氏教之击。夫鸟兽无知之性,犹随人指授而能战击者,教习之功也。奚况国之士民而不习武乎?故射御惯习,至于驰猎,则能擒获,教习之所致也。若弗先习,覆逸是惧,奚据望获?今以练卒与不练卒争锋,若胡、越争游,不竞明矣。是以,先王因于闲鄛,大阅简众,缮修戎器,为国豫备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孟子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论衡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