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辩乐
乐者,天地之声,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人心喜则笑,笑则乐,乐则口欲歌之,手欲鼓之,足欲舞之。歌之舞之,容发于声音,形发于动静,而入于至遭。音声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则不能无形,形则不能无道,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乐以道之,使其声足乐而不淫,使其音调和而不诡,使其曲繁省而廉均。是以感人之善恶,不使放心邪气,是先王立乐之情也。
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各像动德应时之变。故黄帝乐曰《云门》,颛顼曰《五茎》,喾曰《六英》,尧曰《咸池》,舜曰《箫韶》,禹曰《大夏》,汤曰《大濩》,武曰《大武》,此八乐之所以异名也。先王闻五声、播八音,非苟欲愉心娱耳,听其铿锵而已。将顺天地之体,成万物之性,协律吕之情,和阴阳之气,调八风之韵,通九歌之分。奏之环丘,则神明降;用之方泽,则幽祗升;击拊球石,则百兽率舞;乐终九成,则瑞禽翔。上能感动天地,下则移风易俗,此德音之音,雅乐之情,盛德之乐也。
明王既泯,风俗凌迟,雅乐残废,而溺音竞兴。故夏甲作《破斧》之歌,始为东音;殷辛作靡靡之乐,始为北声。部卫之俗好淫,故有《溱洧》、《桑中》之曲;楚越之俗好勇,则有《赴汤》、《蹈火》之歌。各咏其所好,歌其所欲,作之者哀,听之音泣。由心之所感,则形于声;声之所感,必流于心。故哀乐之心感,则焦杀啴缓之声应;濮上之音作,则淫泆邪放之志生。故延年造倾城之歌,汉武思靡嫚之色;雍门作松柏之声,齐泯愿未寒之服。荆轲入秦,宋意击筑歌于易水之上,闻者瞋目,发直穿冠;赵王迁于房陵,心怀故乡,作山水之讴,听者呜咽,泣涕流连。此皆淫泆凄怆、愤厉哀思之声,非理性和情德音之乐也。桓帝听楚琴,慷慨叹息,悲酸伤心,曰:“善哉!为琴若此,岂非乐乎?”夫乐者,声乐而心和,所以和为乐也。今则声哀而心悲,流泪而歔欷,是以悲为乐也。若以悲为乐,亦何乐之有哉!今悲思之声,施于管弦,听音者不淫则悲。淫则乱男女之辩,悲则感怨思之声,岂所谓乐哉!
故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乐不和顺,则气有蓄滞,气有蓄滞,则有悖逆诈伪之心、淫泆妄作之事。是以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使人心和而不乱者,雅乐之情也。故为诗颂以宣其志,钟鼓以节其耳,羽旄以制其目,听之者不倾,视之者不邪。耳目不倾不邪,则邪音不入,邪音不入,则情性内和,情性内和,然后乃为乐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