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郭生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缪诸公稿,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晋书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岭外代答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词源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