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
近人说《辽史》在历代正史中最为下乘,此说不无道理。《辽史》同《宋史》一样成书也很仓促,而依据史料范围又比较狭窄,书中的缺陷确实是比较多的。《辽史》所据资料既少,又匆匆成书,存在许多缺点便是很自然的了。因此,数百年来,一直受到学者们的批评和指责。清代史学家顾炎武、钱大昕、赵翼等对它都有过评论。概括地说,其缺点主要表现在:
太过简略
《辽史》过于简略,以致漏载了许多修史所必不可少的内容。如建国后,曾几次改变国号,先称契丹、后称大辽、后又称大契丹、又后复称大辽。这样重大的事实,在《辽史》中竟然没有反映。又如从整体上看,《辽史》有116卷,卷数为《宋史》的1/5,而字数却仅47万字,只有后者的1/10。
从帝王本纪看,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的史料记载并不多。而辽史对辽兴宗夺回实权的事情并不提及,只有在《契丹国志》和《宋史》有谈及。从后妃列传看更是史料缺乏,极为著名的述律太后、承天太后的记载都并不多,而关于辽太宗、辽世宗、辽穆宗皇后的记载更是少之又少。后妃列传只占了辽史全文1%左右的篇幅。
前后矛盾
部分记事前后矛盾。如《太祖记》载:天赞三年,获甘州回鹘都督毕离遏,因遣使谕其主乌母主可汗。而《属国表》记载的同一事件却说成是天赞三年,获甘州回鹘都督乌母主可汗。究竟俘获的是毕离遏还是乌母主可汗?使人无所适从。
史实不清
记事错误甚多。其中既有纪年错误,如《太祖纪》:元年夏四月丁未朔,唐梁王朱全忠废其主,寻弑之,自立为帝,国号梁,遣使来告。而据欧阳修《五代史记》等书记载:朱全忠自立为帝是在四月甲子,明年正月才弑济阴王;也有文字、史实错误,如《辽史》中记载道宗有寿隆年号。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第一,道宗先帝圣宗名隆绪,断无取祖先名字作年号的道理。第二,现在所见辽代碑刻、钱币皆作寿昌。
元修辽史时,既没有认真搜集和考订史料,再加上纪、志、表、传之间相互检对也很不够,因此前后重复,史实错误、缺漏和自相矛盾之处很多。甚至把一件事当成两件事,一个人当成两个人或三个人。这种混乱现象在二十四史中是很突出的。
官制粗略
在辽史的官制记载中,北面官的记录简单,需要《契丹国志》等作为补充;而在南面官制度的记载中,其中大部分是元代史官照抄唐书的百官制,在辽太宗时期的授职中,辽太宗只是代石敬瑭对后晋官员封赏,其中的官职为后晋官职,并非当时的契丹官职。
明显错误
在辽史中,不仅地理志、百官志的问题很大,在食货志中亦有问题。如食货志对辽道宗时期的钱币记载中,明确记载曰寿隆,但在《契丹国志》中,对当时辽道宗的年号记载为寿昌。从传统史学界角度看,辽道宗的祖父圣宗全名耶律隆绪,取隆为年号,显然犯讳。现今出土的辽代文物中,也只发现了寿昌通宝,并无寿隆通宝。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新齐谐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诗人玉屑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