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唐高祖武德五年,李渊根据史臣令狐德棻的建议,诏群臣撰写北魏、北齐、北周、隋、梁、陈六代史,姚思廉奉命参与撰写《陈史》。但这次修史工作由于人事的迅速变动和组织工作方面的经验不足,没有取得什么成果。直到唐太宗贞观三年,李世民重新下达撰梁、陈、齐、周、隋五代史的任务,姚思廉一人独力承担梁、陈二史的编撰工作。
为什么唐高祖时要修六代史,唐太宗时只命修五代史呢?因为唐太宗时史臣们经过认真讨论,认为北魏的历史已经有北齐魏收所撰《魏书》和隋代魏澹所撰《魏书》,它们都很详备,没有必要重修了。唐太宗采纳了史臣们的意见,只命重修五代史。七年后,即贞观十年,五代史同时撰成。
姚思廉撰《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六卷,终于实现了他父亲的遗志。这一年,他八十岁。第二年他就去世了。姚思廉的史学事业,除了撰成《梁书》和《陈书》而外,他还是唐初第一个撰述本朝国史的人。刘知几说他在贞观初年撰纪传体国史,粗成三十卷。成为唐代撰述国史的先声。当代人称赞姚思廉的人品和史学是:志苦精勤,纪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太玄经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曲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