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人皇分山川九区
人皇分山川九区
却说人皇氏乃八白降世,正该土德王音旺时,忽地气冲天,天上东北角有九人乘云车、驾六羽而下,出于山谷之口,有祥云拥护,毫光万道。人皇生得面带青色,目若朗星,身长三丈三尺,弟八人,亦各向前拜尊人皇氏为兄。
人皇自呼曰:“吾乃民主,汝等人民何不前来礼拜?”人民见此神通,拜倒数万余人。人皇氏曰:“自盘古氏开天后,天皇氏为民劳心殚力,制天干地支与汝等定岁时,地皇氏为汝等升日月、定星辰、分昼夜,此永世不没之德。止山川地上万物及君臣、父子、夫妇、兄弟、饮食未置。吾今生斯世,为生民之主,欲专制是事。”彼时,众民只知唯唯听命,亦不识其事体如何。人皇氏曰:“汝等今且暂散,吾自有布置。”万民咸拜谢耐而去,惟弟八人侍侧。
人皇氏分付八弟曰:“汝等可前去,相厥山川,分汝八人于八处,各居一方镇守。今代汝等各取一名,方可召呼:长弟名曰居孝,次弟名曰居弟,三弟名曰居忠,四弟名曰居信,五弟名曰居礼,六弟名曰居义,七弟名曰居廉,八弟名曰居耻。吾立汝八人去八处镇守,取此八字,人若勉之,则为忠臣孝子;人若违之,则为野禽恶兽。今地气正旺之时,山中必多禽兽,各宜勉之,无负吾望!”八弟叩谢,各去各地方镇守。
彼时风气渐开,时序颇著,万物群生,遍处皆山林,鸟鲁、人民同居,往往为害。一日,人皇氏乃召八弟前至,八弟随召来见,俯伏奏曰:“不知兄主有何分付,召弟前来?”人皇氏曰:“吾今见人民、禽兽杂居,故召汝八人,各回本方,开创人居之处,去其草木,庶人民、禽兽各得其所,不至混杂;更教民饮食,一日只卯、午、酉三时可食,每时食一饱,不可过食;夜则寝,昼则起,庶民不失其时矣;今虽有男女生育,未明婚配,教民各自择配,不许苟合淫欲,庶男女不至淆乱矣。”八弟闻言大喜,叩首谢曰:“此必得兄主教之。”人皇氏曰:“此事非小可。今天下人民众多,欲制此事,须召众方伯至,而后方可定制。”八弟曰:“欲召何人?”
人皇氏曰:“今有五龙氏兄弟五人,原出地皇之世,令其居于五方,司五行,布山川,今传有五十九姓于摄提。此一路,烦居孝弟召为首者至,吾自有分付。”居孝领旨辞别而去。
人皇氏又曰:“更有合雒氏三姓,名旺中、旺正、旺丁者,原亦系摄提氏之派、教民开土穴而居;又有连通氏六姓,系合雒氏之派,名僚、侈、佳、住、仁、信者六人;又有叙命氏四姓,乃系连通氏之派,名曰连一、连二、连三、连四。烦居弟、居忠、居信三弟,亦召其为首者至,吾自有分付。”三弟各领旨而去。
人皇氏又曰:“今数处召命已发行矣,更有循蜚氏之派,有二十二氏,居于汾睢阳;又有巨灵氏,迹躔于蜀,巨灵氏掌握化权,指挥五丁之氏,反山川,祛阴阳,今居于无恒之处;又有泰壹氏,为地皇氏调大鸿之气,正神明之位;又有神民氏,使人民异业精气流行。此几处,烦居礼、居义二弟亦召其为首者至,吾自有分付。”二弟亦领旨而去。
人皇氏又曰:“更有因提氏、辰放氏教人卉服蔽体,以木茹皮,以御风露,绞髩音鬓阄音究留发首,以遮雨雪。今传四世。烦居廉、居耻二弟召至,吾亦有分付。”二人亦领旨而去。
不半岁光阴,各处人等皆承召命齐集通谷,伺候朝见。一日,人皇氏出朝,众弟皆至,参拜回旨。奏道:“各路人臣随召俱至,见在朝见兄主。”人皇闻奏大悦,命宣众臣来见。众臣入见,朝参拜舞,礼毕,齐声奏曰:“蒙承吾君召命,不敢少违,星夜至此,不知吾君有何旨意分付?”人皇曰:“劳诸卿光降,今天下人民颇众,日用稍均,禽兽归山,鱼虾归水。然人乃万物之灵,岂可男女由其自欲,而不定其婚配可乎?”众臣对曰:“臣等亦知此事,但未得制度之法,祈求吾皇指示!”人皇曰:“未能正己,焉能正人!各当自立得人,其教方行。寡人原得地皇氏孙女二人,吾即立为后妃;弟等八人各择一女配之;卿等回镇,亦各自择贤室。务宜正己,方可正人。此教民定其婚配,为万代之第一义矣。”八弟、诸臣皆大欢喜,奏曰:“此吾皇万世之德教也。”各人谢恩而退,自回本镇,依人皇之法教民,民皆乐从,而各镇诸臣亦得安壤而治,普天悉沾其化。
自此,人皇氏之治天下,君乃明君,而主不虚王;臣乃良臣,而臣不虚贵。制治渐敷,而政教所由兴;礼义渐备,而君尊臣卑自此起。饥飡渴饮,而民之食用渐著;男女交媾,而民之婚姻始定。然此时民伪犹未滋也,人欲犹未侈也,人虽群生,而僣夺之患不兴;物虽总众,而凌逼之念不举。人无短夭之寿,真盛世之初基也。兄弟九人,共四万一千六百岁,分天下为九区而治。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政书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东游记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词源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