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大舜躬耕于历山
大舜躬耕于历山
话分两头。且说大舜,乃黄帝八代孙也。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蟜牛,蟜牛生瞽叟,瞽叟生舜。瞽叟姓妫,娶妻名曰握登,见大虹有感而生舜于姚墟,故不姓妫而姓姚。母握登早丧。瞽叟继娶后妻,名曰壬女,又生一子名曰象。象下愚不移。继母溺爱己子,欲害前子,往往不能,无可奈何。
一日,舜同弟象出耕。象偶失足,跌在田水中,舜负之归家。母见象衣服皆湿,象告曰:“失足跌倒所湿。”后母候夫回唆之,时告瞽叟:“今日同象出耕,推象水中,几欲害死。他意独占家财。”瞽叟大怒,唤舜询之。舜曰:“弟自失足跌倒,非舜之过。”父不信,杖之。舜惟吞声隐忍也。瞽叟不明,每听后妻之言,溺爱于后子,欲至舜于死地。一日,瞽叟夫妻商议,欲陷舜于古井在济南。后妻故出至言,躇踌设计,陷舜死地,故将头上金钗堕下井中,忙呼舜曰:“我失一股金钗于井中,喜得井中无水,汝可下去拾起,即以与汝,勿可惜了。”舜并不辞,即下井去拾之。后母、瞽叟、象三人见舜下井,上面各将砖石以塞井口,自料此回绐舜,必死无疑,各各大喜回家。岂知舜之孝心感动天地。古云,举心动念,鬼神皆知。况王者不死,有当方土地早知其事,预先分付一青面狐,于井中掘开一路,直至山前。彼时狐见舜到井下,即向前引舜至路,只见上面砖石乱纷抛下。舜已走离井中,犹若梦中,只顾逃避,望光处奔走。行有半里许,乃出穴道,至一山中,四无人烟,神魂不定
却说瞽叟、后妻、象三人,正在家中言舜此回定无生还之理,言未讫,忽见舜已至面前。三人皆大惊失色,乃曰:“汝人耶,鬼耶?”舜双膝跪地,告曰:“儿人也,非鬼也!父母不必惊疑。”瞽叟即转语曰:“我常与汝母弟言汝有术法不死,汝母弟再四不信,故试汝与他母子看,今果然不死回家。汝恐肚饥,可去吃饭。”舜不敢违父命,自去吃饭。饭毕,父又曰:“日前我往前村,见仓中稻谷朽者甚多,汝可明日去搬出晒干。此乃一年之计,勿可惜了。”舜怎知是计,只得领诺,退入后堂去。三人于堂前密议,待明日舜去上仓搬谷,我等四围堆起干草放火烧之,他纵有腾空驾云手段,也逃不出去,不怕他不烧死,三人密议已定,忻喜去寝不题。
却说舜至次日早起吃了早饭,即去仓所,只顾搬谷。三人密地而至,四围暗堆柴草,放起一把火来,顷刻烈焰冲天,烟迷四野。三人忙走回家。舜正在仓搬稻,只见烟逼入仓,目不能开,急上仓观之,仓外四围火起,心中大惊,无计可施。忽见仓上有破叶笠二片,连忙取之,用两手各拿一片,拼命凭空跳下,离火丈余。舜有天子洪福,百灵护助,幸有二片叶笠在手扇开,犹如两翅飞下一般的,故得不死。舜亦不知是魂中梦中,看火灭息,然后回家。后宋贤看到此处,有诗一绝为证,诗曰:
古今继母总皆然,瞽叟偏顽听惑言。
大舜虽存孝悌道,那如闵损父亲贤。
却说瞽叟三人回家,自相言曰:“今次四面火起,更有何计逃出,烧死必矣。”各皆大笑,饮酒而乐。舜归至家,有一更初,见门已闭,只得叫门。瞽叟闻见其声,与妻曰:“此又是舜声气,莫非又烧之不死?”象曰:“岂有此理?待儿开门看去。”象一开门,舜入于庭下,拜见父母。父母惊跳不定,象亦骇倒,疑是鬼回。舜见三人大惊小怪,问曰:“儿今回家,一家为何惊骇?”父母闻言,定睛再看,果是舜,非鬼也。瞽叟佯言曰:“我昨日曾分付汝今早去前村仓中搬晒稻谷,汝曾去否?”舜告曰:“儿早去仓中搬晒稻谷,正搬之间,不知忽然烟火四起,儿命险些烧死。赖父母福庇,幸而仓上有破叶斗笠二片,拿在手中,拼命跳下走开,方得不死。”父大怒曰:“汝不小心,失火烧仓,又焚了多少稻谷,故延捱至夜而回,尚敢在此胡言妄语!”笞之流血。舜再不敢分剖,唯唯受责而退。父见舜退,出与妻曰:“井陷火焚,俱不能死,此是何也?”继母壬女曰:“必思一毒计除之,不然舜强象弱,日后我夫妻年老,终久象遭渠害!”瞽叟惑于后妻之言,每欲杀舜,非止此数端。
史云:父顽,母嚣,象傲。舜但尽孝弟之道,事父母待兄弟尤加恭顺,乃有小过,则受罪,自适不失子道。年二十,以孝闻于朝野。一日躬耕于历山东昌,山中之象代舜犁上,众鸟为之耘草。历山之人,见舜孝德,耕皆让畔。
又渔于雷泽荷泽,雷泽之人皆让舜居。陶于河滨,河滨之人,器不苦窳音与,缺,制陶不缺。舜自此名闻于天下。士民咸感仰云,为景星庆云耳。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近思录
- 帝范
- 兵家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何典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