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舜帝命禹征三苗
舜帝命禹征三苗
却说尧帝朝,有四诸侯。一浑沌氏,二穷奇氏,三梼杌氏,四饕餮氏,皆不开通其行,俱好奇贪财嗜食。尧时谓之四凶,每欲削其职,值多事未能。舜帝即位,命使晓谕,皆不听从。帝大怒,遂逐之四裔之地为民。四凶见帝明德威严,不敢迁延,只得前去。正是打草惊蛇。时有三苗者,亦三诸侯。一名共工,二名欢兜,三名政鲧。此三侯,亦贪名好利之徒。一闻帝削去四凶之职,流窜为民,恐罪及己。三人暗通文书,出下榜文,谣言帝欲灭各国,剥民之财,煽惑苗民。三侯于苗地,先行谋逆,各会定不遵帝训。
消息传入京都。帝一日升殿,群臣奏曰:“今三苗侯反逆,乞主上遣将征伐。”帝闻奏,召禹曰:“三苗作反,卿可领兵三万讨之,仍命益佐卿。但至其处,以理先谕之,如其不然,方可制兵。”禹、益顿首领命,各赐御酒三杯,辞帝而行。群臣朝散。早有细作飞报三苗,言帝命禹、益领兵三万征进。三苗闻报,议曰:“前朝九黎背反,被其绝灭。今我三人,只不出战,亦不受召,其奈我何!”
却说禹、益领大兵而行,益谓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谦受益,满招损。帝初耕历山,号泣昊天于父母,祗载见瞽叟,瞽叟亦允若。至诚感神,矧兹有苗。”禹拜昌言曰:“余俟至彼,递以道谕之。”不数旬,兵至苗地,安下营寨。探马报知三苗,三苗即传令紧守城池,不许出战。禹闻知,亦传令按兵勿动。次日,单马至边关城下,高叫曰:“请三苗侯临城,某有话说。”三苗侯正在城上听见,忙出拱手曰:“高密侯领兵至此,有何见谕?”禹马上答礼曰:“先帝弃世,为子不贤,天下咸知舜帝孝道,才德兼全,举之承位。今帝恭已无为,立诽谤之木,广开视听,求贤自伐,天下之人,谁不感戴。汝苗氏三侯,理应归顺,以朝正朔,而行仁义政,为朝廷出力。今何不尊王化,荒淫好货,致怒圣君,命某来问罪。某不忍加兵困城,汝等速遵王命,入朝请罪。若执迷不省,休得后悔。”三苗氏笑曰:“高密侯是何言也,我等久仰汝知天命,达道理,今出此言,何若愚夫!”禹曰:“某言何愚?苗曰:“我等闻天下贤明不少,似舜亦广,何不于众诸侯中举一人以王天下,而举一匹夫。”禹曰:“此论德不论位,有仁德者,便可为主,何为匹夫!”三苗又曰:“舜既仁德,何一承天位,即逐四帝之裔,去四千里之外,其仁何在?今又妄自兴兵,欲灭我等之国,其德何存?”禹曰:“今汝等立意何如?”三苗曰:“我等无罪,亦不敢抗命出战,亦不敢奉召命。汝若必欲我等奉命,城中粮足,可支数年,只守边关,任汝督兵,焉奈我何!”禹曰:“某甚不忍言军旅事,某代汝等回奏,容其改过自新何如?”三苗谢曰:“若得明公片言鼎力,我等世不敢忘大德。”禹即回寨,同益班师还朝。一路秋毫无犯,不许鸣金击奏,至帝都,犒赏三军,散归各营。
次日帝早朝,文武山呼礼毕,传表官奏禹、益征苗回朝,帝命宣入。禹、益见帝,拜伏阶下。帝问曰:“卿往征三苗,胜负若何?”禹奏曰:“臣往晓谕,三苗不省,违逆王命。臣思乃鼠窃狗盗之辈,我主诞敷文德,天下万民归服,臣料三苗格矣。”帝遂罢征三苗之事,亦窜之于三危之山。故曰窜三苗于三危。不知后事如何,下回便见。
附纪:三苗今之苗蛮是也。其地方周回千里,内种麦粟豆而食,有酒,有牛羊犬马,但无猪。其言语皆正音官话,若请客,先问客食何物,若食牛则宰牛,食羊则杀羊,以钩吊肉于中,放一火炉,主客各自割生肉于火上,炙熟食之,酒亦用埕放火边,欲饮酒,主客各自手执一竹管入埕中吸饮之。其屋宇只用茅草苫盖,无砖瓦。衣皆牛羊犬马等皮为之,无布帛缎等件。为王者方衣缎布帛之服。苗地无有绌布,但苗兵不时出劫杀人,创其货物进与王者,故王者有其服矣。内苗蛮分作七处,为七镇,每镇有一王,同姓为婚。其地通四省,乃湖广广西云南贵州。常不时出掳,民遭其害。或掳得人去,着其刈草看牛马等。人有病即杀之,或生丢于坑涧。最恨我南朝人,呼南朝人为汉人。自舜至汉苗兵常作乱。马援领兵征之,绝其种,遍搜四方无一人矣。马援与行军司马曰:再候七日,总有搜不尽者亦饿死矣。种类若绝,可无后患。司马曰:纵有几十人亦不能为害,停兵在此无益。促之班师。马援只得从之,令铸一铜柱立于洞口以记其功,遂传令回兵。岂知天容奸盗,更有四男子三女人逃于山僻地,一闻马援兵退,俱出作一处,寻果实等食,皆得不死,生育至今,又有数十万人矣。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汉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