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兵势
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大凡将帅领兵出征要注意三种情势: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战争胜利的基本因素和条件。天时,就是指天气晴朗、气候温和适中,寒暑不烈,不旱不荒,天象正常,没有不祥的征兆,这是有利于我方的自然因素。地利,就是指我方城墙高垒于险峻的地势之上,有深沟、大河做天然屏障,地形复杂,深不可测,还有唯一的羊肠小路还曲折迂回。人和,就是君主圣明将帅贤达,三军上下守礼守法,整齐统一,士卒个个都能效命沙场,粮饷充足,武器坚利。卓越超群的将帅如果能凭借天时,就地利,依人和,就可以所向无敌,大获全胜。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三字经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五灯会元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